
今年的困難確實比去年大,但是保持中高速增長,實現預期目標,保持基本平穩的狀態沒有問題。
限制“三公消費”和宏觀經濟增速趨緩結束了白酒“黃金十年”的發展,這讓所有酒業從業者感受到了國家宏觀調控對于酒業的巨大影響。進入2015年以來,“新常態”一詞多次出現在國家領導人的公開講話中,敏感的白酒人知道,這是給中國經濟和商業環境定下了一個大基調,這將對酒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何理解“新常態”,怎樣把握“新常態”,行業內外,觀點很多。但權威的當屬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在由糖煙酒周刊雜志社和“酒說”共同主辦的“2015年春季(第28屆)全國糖酒企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進行的解讀!
正確把握2014年取得的經濟成就
從前年開始我國經濟面臨著下行的壓力。去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同比回落1.3個百分點,投資回落3.3個百分點,出口下降21.8個百分點,這對整個經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一年過去了,我們應該如何盤點2014年?總理報告第一部分就是回顧2014,報告中明確講到,盡管下行壓力加大,國際國內形勢錯綜復雜,但是還是取得了眾多來之不易的成就。我們評價過去的一年,一定要先看到成就。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如何把握去年取得的成就呢?我認為重點有三:
第一,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去年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7.4%的增長速度。從兩個角度看,其一,2014年年初李克強總理表示2014年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在7.5%左右,顯然7.4%的增長符合了總理的預期,所以盡管增速在往下掉,但仍在預期之內,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二,從世界范圍來看,日本的經濟增速是0.4%,歐盟是0.8%,巴西是0.3%,印度是6%,所以,在世界范圍內來看,我們國家7.4%的增速仍然是處于領先水平的。
第二,物價基本穩定。我國的目標是將物價上漲控制在3.5qo以內,在總理的政府報告中是2.0%。對比世界其他國家,巴西是6%,印度個別月份突破了9%,俄羅斯盧布貶值70%,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穩住了物價水平,也是十分不易的。
第三,就業形勢良好。去年是我們就業壓力非常大的一年。全國大學畢業生727萬,中專技校500萬人,海歸40萬~50萬人,還有部隊轉業人員以及初高中畢業生,這些還不算農村人口。要想滿足社會的基本就業需求,就必須做到新增就業1000萬人。而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出了問題社會就會不穩定。應該說,在2014年的眾多經濟指標中,我們最沒底的就是就業。但是,這一年過去了,我國全年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過了我們的預期,這個成就也是來之不易的!
客觀看待“三期”疊加的中國經濟
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認為企業最重要的任務是適應新常態,進而引領新常態。酒業發展也是如此,大家要從根本上認識新常態,那么把握住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前提。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發展到了現在,突出的階段性特征是三期疊加。一是增長速度換擋期,二是結構調整陣痛期,三是以往刺激經濟政策副作用的消化期。三期同時出現,作用相互疊加,因此我們面臨的困難很大。
如何理解“增長速度換擋期”?
前34年,我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是兩位數上下,這是過去全世界最快的速度。1978年,城市人均年收入只有343元,農民133元,沒有擺脫貧困,也沒有解決溫飽,這種情況要求我們必須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是經濟的高速增長保證了我們今天的成就。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年代進入高增長期的,時間持續了大概20年左右。而我們的高速增長保持了30多年,這是一個奇跡。我認為大家一定要看到一個經濟規律,即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不可能長時間地保持高增長。因此,增長速度換擋是客觀規律。
除此之外,我們面對很多新情況深層次的問題也要求經濟增長速度“換擋”。過去高增長依靠的是兩個紅利,一是改革紅利,其實酒的品質大大提高也是依靠改革的紅利。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到了深水區。過去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到了深水區就不容易摸到石頭了,并且有風險。過去是人人受益,現在深化改革面臨著利益的再調整。攻堅階段是吃好吃的肉,容易吃的肉都已經被我們吃光吃盡了,現在改革面臨的是難啃的硬骨頭。所以,現在的改革是要敢于過深水期,敢于啃硬骨頭。這就特別需要為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而經濟換擋期就是這樣一個環境。過去高增長依靠的第二個紅利是人口紅利。80年代數量眾多的年輕人支撐著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現在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5-65歲)急劇減少,2013年減少了345萬人,2014年減少244萬人,2015年減少了370萬人。人口減少導致企業用工成本急劇上漲,企業用工成本每年以15%-20%的速度上漲著。而且,我國目前老齡化嚴重,60歲以上有2.2億人,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加強。所以,伴隨著兩個“紅利”的消失,經濟增長的“換擋”也就成了客觀結果。增長速度換擋也是化解深層次矛盾所必需的。我們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也就是五擋換到四擋,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總理提出兩個確保,一是確保中高速平穩增長,二是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加。
如何理解“結構調整陣痛期”?
習總書記指出13億人口最大的問題就是吃飯,他提出飯碗必須要端在自己手里。農業最大的風險是“天不幫忙”。中央一號文件講支農惠農政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中國農村有4000萬留守老人,5000萬留守婦女,6000萬留守兒童,所以習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就是在強調農業的重要性。
我國是工業大國,中國有281種工業產品產量世界第一,汽車產量占世界汽車總產量的25%。但是問題是大而不強,數量大,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創新不足。合資品牌汽車利潤只有20%;鋁產量世界第一,但飛機用鋁得進口。因此,在中國,創新至關重要。現在的創新都是顛覆性、毀滅性、革命性的創新。液晶電視的出現對顯像管行業就是毀滅性的打擊;小小的光盤摧毀了錄像機;數碼相機的出現摧毀了膠卷行業……糖酒食品行業也是如此,需要不斷地創新,否則就會被顛覆。電子商務就是對傳統商業營銷模式的創新。去年雙十一電商一天銷售額達570億元,而上海54家大型廠商一年的銷售額僅為300多億元。同時,雙十一當天全國有120萬個快遞員在馬路上奔波……可見電子商務在促進經濟發展,帶動就業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以往刺激經濟政策副作用的消化期”?
經濟高速增長除了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過度使用。過去相對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使得我國的資源環境也不堪重負,資源已經無法支撐,環境污染嚴重,一個直觀的反應就是我國癌癥發病率的統計排名中,第一名已經從肝癌變成了肺癌,這就是“以往刺激經濟政策的副作用”。如此看來,我們確實應該調整之前那種粗放式的發展方式,留出時間去消化、減緩這些副作用對人們生存、生活的影響!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我認為,投資中最有潛力的是基礎設施投資,如鐵路、城市基礎設施等。歐洲發達國家都是地下投資高于地上投資。我們的發展空間很大,而消費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國有13億人口,消費市場空間巨大。消費平穩地回歸健康,就是最有潛力的。過去一瓶酒上萬元,是在追求奢華,是一種不健康的消費,而新常態就是由不健康的消費走向健康消費。
總理曾經談到“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拉動的支撐作用;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的關鍵作用”。如何理解“支撐作用”、“基礎作用”和“關鍵作用”呢?讓出口這駕馬車往前拉,這就是支撐。酒業建立在13億人口這個大的消費市場上,還是十分樂觀的,關鍵是要做好基礎工作。而投資是我們的一個王牌,發揮的是關鍵作用。
今年的困難確實比去年大,但是保持中高速增長,實現預期目標,保持基本平穩的狀態沒有問題。我建議大家從三個層面把握新常態:一是速度層面,速度會由過去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結構層面,夯實農業基礎,工業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著重發展第三產業。三是增長動力層面,過去是依靠物質資源投入,今后要依靠創新和技術進步。希望大家把握新常態,客觀看待糖酒食品行業的發展。
上一篇:抓住2015酒業發展的趨勢和主線
下一篇:重要的創造顧客 而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