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記得定位論大師阿爾里斯的那句話“成為第一勝過做得最好”,這也是營銷奇書《22條商規》中最核心的一句話。那么問題來了,在今天激烈而又飽和競爭的環境中,在充分競爭的當下,“成為第一”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幾乎每個企業和品牌都想“成為第一”,可使讓他們無一例外感到困難和苦惱的是“如何成為第一”。
白酒產業如果從1988年名酒價格完全放開算起,市場化的進程已經持續了近30年。在這近30年中,產業和產業中的所有企業都經歷了“主動適應市場規則”、“初步認識和掌握市場規則”,到“熟練認識和掌握市場規律”、乃至于“自覺運用市場規律”的過程。當前,白酒競爭充分,市場化水平較高,在以市場為中心決定和支配資源的背景下,白酒產業發展已經走過了初級階段,行業中規模化的企業和品牌不斷涌現,企業發展的自然分層和分級現象出現,整個白酒產業進入了正逐步開始整合和集中的第二階段。
此外,酒業進入調整期以來,白酒的發展特點也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由過去粗放式、擴容式的發展正逐步進入調整期以來的精細化、競爭型的發展態勢。所謂“競爭型的發展態勢”主要是指,白酒的市場容量事實上經過酒業黃金期的充分擴容,就當前多方面的情形預判,已經基本保持穩定,未來不再有可能持續擴大,不僅整個產業的規模發展空間如此,區域市場的發展空間也是如此。不說整個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空間,區域市場的白酒容量的穩定乃至于微弱的萎縮,不少身處其中的酒類企業都感同身受,在艱難調整中,他們也發出了這樣的聲音,“市場風向變了,蛋糕就那么大,把別人擠出去,你才能立足”。這多少有點像乘坐公共汽車,每一輛行駛中的公共汽車的空間就那么大,座位就那么多,你要想有座位,一個人要占有更多的空間,那么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否則,你不僅不會有座位,甚至你連能不能上得了這趟車都可能是個問題。說到這里,不禁想說,歷史雖然能給酒類企業和品牌帶來厚重感和更深的人文沉淀,但決定一個企業和品牌的基本是當下。只有把握好當下,能不斷持續發展,持續不掉隊往前走,不斷做大品牌規模和實力,謀求獨特定位和占位,有現在,有未來,才能呈現承載和附著的輝煌的歷史。
2015年上半年,不少企業,甚至也是普遍的企業,都仍然感受著酒業形勢的困頓和艱難,與2014年相比,形勢沒有太明顯的改善,未來仍然不明朗。在此情況下,謀求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在不斷進行適應性調整的同時,大都在苦苦堅守。“穩住”和“穩定”成為了他們最現實的做法和目標。這個“穩住”和“穩定”的現實策略表現在市場拓展中,化作了最簡單的一句話,那就是“不能主動衰退和撤退”,尤其是在根據地市場和戰略市場。你退出去了,守不住放棄了,就意味著你暫時失利和失敗了。反過來,別人或許就獲得了發展機會。
把話題說回來,在這樣的焦慮、產業調整和發展困境中,對于眾多缺乏獨特優勢和鮮明風格的白酒企業和產品而言,構建屬于你的品類,不僅必要,而且也是戰略,還是適應呈現出來“分品種、多品類”趨勢的應對良方。“成為第一”不是要成為像茅臺這樣的第一,而是成為你想、你能、你通過調整營銷策略和改善釀酒工藝等技術性的手段短期內能實現和達到的“第一”,其秘訣就在于構建和塑造屬于你自己的“專屬品類”,讓自己不可替代,這也是“切割營銷”理論的有效應用。
的確如此,由于慣性思維和自有特點,以往白酒產業和企業對于“品類營銷”的應用和認識相比飲料等快消品行業來說都顯得極為膚淺和簡單,這也說明“品類營銷”在當前白酒業的“誘人前景”。從大的趨勢而言,自覺運用“定位”和“品類營銷”的理論也是強化“白酒從渠道營銷走向消費者營銷”、不斷強調私人化定制趨勢轉型的重要一步。
構建屬于你的品類,努力走出困境。困境,雖然帶給我們較多壓力和焦慮,但也迫使我們更好轉型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