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起源
山東省即墨縣所出產的即墨老酒,自古便與紹興的元紅酒齊名,向有“南紹興,北即墨”之譽。
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即墨便有釀酒業。當齊國的田單在此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時,百姓就以當地用黍米釀制的醪酒勞軍。而比此更早的齊景公和稍晚的秦始皇,都曾攜此酒去朝拜嶗山,故有“仙酒”之稱。到了宋代時,“仙酒”的技藝更為普及,且更臻完善,因其歷史久遠,故被稱為“即墨老酒”。
明神宗朱翊鈞在飲此酒后,頗覺舒暢,喚其為“珍漿”。清代中期,因發現此酒有“通筋骨、入骨髓”之力,故別稱為“骷髏酒”或“骨轆酒”。又,李汝珍在《鏡花緣》所列的天下55種名酒中,其內便有“山東骨轆酒”。據《山東通志》上記載:“酒,各縣皆有;黃米、黍米所釀,蓬萊、即墨為盛。”宣宗道光年(1821-1850)間,即墨老酒除暢銷國內各大商埠外,并遠銷日本和南洋諸國。1949年時,當地政府在“江介福作坊”的基礎上,吸收各酒坊的釀酒師傅組建成“即墨黃酒廠”,沿襲傳統工藝,繼續生產黃酒,仍以“老酒”命名。
主要產品
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遵照《禮記》中記載的“古遺六法”,即“黍米必齊,曲蘗必時,堪熾必潔,水泉必香,火濟必得,陶器必良”來釀酒。選用優質黍米(大黃米)為原料,以陳年的中伏踏曲為發酵劑,汲取嶗山的地下礦泉水為釀造用水,再精確掌握過程中的糊化、糖化、發酵等一系列工序所釀制而成。
品味殊榮
本酒屬半甜型黃酒,酒度為12°,糖分為8%,總酸為0.5%。酒液呈黑褐色,晶亮中顯紫紅,酒香有焦糜味,酒體豐滿醇厚,入口甘爽微苦,余香回味悠長。自古對其評語為:“其色黑褐明亮,其液盈杯不溢,其味醇和郁馨,其功舒筋活血。”酒內含豐富的營養素和高達17種的氨基酸,適量常飲,可以強身健腦、化堅散結、活血散瘀、舍筋止痛、解毒消腫及促進新陳代謝。其對婦女尤宜,可治月經不調、經閉、經痛,產后腹痛諸癥。產后可溫此酒或泡雞蛋而飲,則可滋補,更是中醫常用的藥引子。效用既多且廣。
即墨老酒在1963年及1979年的中國第二、三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此外,它在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目前主要出口國為美、加、日、韓及東南亞各國。
轉載注明:中國酒志網(www.y17178.cn)
上一個:內蒙古昭君酒業有限公司
下一個:貴州永紅酒業有限公司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