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五糧液調價事件正好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茅臺最終給出了自己的同應——公布新一輪的經銷商“獎勵”政策。據估算,這次經銷商的代理“門檻”由2013年一度開放的6000多萬元調整為800多萬元。一石激起干層浪,企業行為一旦投放到行業層面上,總會折射出各種各樣預料不到的效果與連鎖反應,更何況這次的“震源”本來是行業的“老大”茅臺呢!為此本刊先后與諸多專家、學者交流,同時也采訪了一些經銷商。雖然大量的經銷商渴望有機會進入茅臺陣營,茅臺未來的發展依然為大多數人所看好,他們在理解茅臺“經營實業不易”的同時,也在隱隱擔憂茅合價格體系的穩定性以及這種“開放代理權”政策的持續性。
間接埋下價格下行隱患
正如北京盛初咨詢公司董事長王朝成所言,量價齊升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市場寬度已基本確定,因此想要實現企業的短期放量,就要獲得更多的市場占有率,就要從其他競爭對手手中搶奪市場份額。而目前的現實情況是茅五存在著近200元的出廠價差,盡管很難對這個價格差的大小做出合適與否的評判,但的確茅臺有些“高處不勝寒”了,岡此能否挺住市場終端的價格也就成為許多人最大的擔憂,也是茅臺未來發展的一大“隱患”。
如果說去年6000多萬元的門檻還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的話,今年調整后的800多萬元無疑是顯得足夠“誠意”了。一個焦點在于這些“后進”的經銷商是否會成為價格方面的不安定因素,還有新老經銷商利益沖突考驗著廠家的市場手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茅臺經銷商就表示,根據現在的政策計算,即使一年內將4.5噸茅臺全部銷售出去,以870元/瓶的市場平均價格來計算,依然會虧近10萬元。因此,茅臺這次考驗的是經銷商長期運營的能力與資金實力,這就是一場賭博。經銷商的賭注是未來茅臺繼續走俏。隨著大批經銷商進入茅臺代理陣營,如果茅臺在2~3年之內價格依然不會有太大起色,這些“后來者”能否依然堅定不移地跟著廠家去“穩價”,會不會因撐不下去而產生一些拋貨等擾亂正常市場價格秩序的行為,這一點尤其值得引起廠家相關人員的注意,同時這也是一些原有經銷商體系代表們的一個心聲。
平衡新老經銷商利益成為難點
提到市場上對茅臺酒的真實需求量這個問題,回答肯定是見仁見智。行業普遍的一個認知:作為醬香型白酒的代表茅臺,應該擁有更大的市場容量,這是由其口感的不可替代性和飲用的尊貴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現在茅臺的一部分市場容量被假貨所占據,這也導致部分應該被消費的茅臺酒成為渠道庫存的一部分。因此,此一輪的“放權”能帶來多少業績增收雖然很重要,但新吸納的這批經銷商能有多大的市場韌性與把控力,能否把產品真正消化在老百姓的餐桌上,也同樣重要。
這里面更深一層的考量在于企業發展階段性的問題——是求規模,還是要效益?是求放量,還是要價格?最終指向是企業對當下階段內最要緊事情的一個定位和判斷。當然“控量保價”這一說法更多是基于簡單經濟學原理的判斷,在市場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有量價雙贏的局面出現,但考驗茅臺執行團隊的“掌控藝術”和執行力。涉及此次的茅臺,就是平衡新老經銷商之間的利益關系,新政執行過程中的尺度把控。
上一篇:揭秘五糧液并購軌跡
下一篇:2014茅臺的增長困境與增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