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起源
在中國,采蓮花釀酒的歷史可上溯至唐代的“摘蓮花制碧芳酒”;元人《墨娥水錄》所載的“造蓮花白酒法”,則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蓮花白酒之釀法。不過,明人《長安客話》中的“荷花酒”,謂“折取碧筒一以酌”,是用蓮花莖作吸管啜酒,和以蓮花釀制的酒品無關。然而,明末四大書家之一的邢侗,善釀蓮花白酒,“此曲真用白蓮花漿合成,清芬頗饒舌、鼻間”(詳見《明文海》)。
至于流行于宮廷的蓮花白酒,其起源有二:一說為明神宗萬歷年(1573-1619)間,一說則為創于1790年前后,今以后者為通說,事與慈禧太后或清帝有關。
《清稗類鈔》云:“瀛臺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孝欽每令小閹采其蕊,加藥料制為佳釀,名蓮花白。注入瓷器,上蓋黃云緞袱,以賞親信大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說明了此酒是慈禧命小太監采荷花蕊所制成的珍醪,名噪一時。另一種則是清帝每逢盛夏,攜宮女、太監、臣僚到萬壽山避暑,常于頤和園藕香榭的白蓮池旁設宴。池中的白蓮花,其白花、白莖、白藕,珍貴異常,以其蕊制酒,即是蓮花白酒。
當時,這種御用酒由于數量有限,僅供皇室成員及親信大臣受用。直到清末,與李蓮英相熟的楊姓商人,在北京金山的蘇家坨,開了一家“仁和酒坊”,并從宮中弄出釀酒配方,開始自制經銷各種白酒。其中,又以蓮花白最受歡迎,甚至供應清官。此乃《清稗類鈔》所說的:“京師酒肆有三種,酒品亦最繁……別有一種藥酒店,則為燒酒以花蒸成,其品極繁,如玫瑰露蓮花白之屬……凡嗜酒之人,輒頻往。”即可見其盛況一斑了。
自民國建立后,仁和的生計大受影響。經營者甄秀峰為謀生存,便改弦更張,依四時變化,配制新的酒品,以增加競爭力。因其質量提高,備受各界矚目,成為京師第一佳釀。
名作家老舍酷愛此酒,曾多次在著作中提及。惟仁和已改頭換面,競改成一家飯館。上個世紀50年代時,在末代皇弟溥杰的奔走呼吁下,頗受各界認同,“北京葡萄酒廠”捷足先登,搶先派人到“仁和酒坊”的遺址查訪,找到了當時釀酒的銅鍋,并從附近居民手中弄到酒的配方。此外,為確認其可靠性,另請中醫研究院的一位老教授對配方作了藥理作用的分析和鑒定。到了1959年,該廠終將古老工藝方法和現代釀酒技術相結合,成功地釀制了豐收牌“蓮花白酒”。
主要產品
蓮花白酒
本酒以優質高粱酒為酒基,加入蓮蕊、黃芪、川芎、肉豆蔻、當歸、五加皮、牛膝、何首烏、砂仁等20余味名貴中藥,采用浸泡、蒸煉,入瓷壇密封,經陳釀而成。如能經常飲用,將有滋陰補腎、和胃健脾、舒筋活血、祛風避瘴等功效,實為一款不可多得的高級保健酒。
品味殊榮
蓮花白酒屬植物藥材配制酒,酒度為49°到50°之間,糖分為8%。酒液清澈透明,酒香濃郁悅人,花香芬芳諧調,口感醇厚柔和,回味甘潤悠長。溥杰在品嘗后,樂得贊不絕口,乘興提筆揮毫,寫下“釀美醇凝露,香幽遠益清。秘方傳禁苑,壽世舊聞名”的詩句。
此酒顏色瑰麗,芳香可口,是一種理想的婦女飲料,在酒吧淺嘗低啜,特別有味道。
本酒在1979年、1984年的中國第三、四屆評酒會上蟬聯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1978年被評為北京市優質產品。1984年除獲國家優質食品銀質獎外,另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從此馳譽神州。但早在1962年間,蓮花白即開始遠銷港、澳地區及東南亞諸國,深受海外華僑的喜愛。夙有“酒中之冠”的令譽,適合在冷天享用。
轉載注明:中國酒志網(www.y17178.cn)
上一個:北京仁和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下一個:安徽省明光酒廠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