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起源
福建省的龍巖市,約在宋代時,已有釀酒業。據《龍巖州志》上的記載,民間已“糯以造酒”,而且有“蒔禾者少糯,則鄰色販運釀酒”的傳統。
清代時,龍巖已能釀制“氣酒、雙料、老酒三品”,“惟老酒為上品”。其老酒所以能出類拔萃,或與華喦有關。華苗為“揚州八怪”之一,系閩西上杭華家亭人。當他19歲時,畫藝已頗不凡,在離鄉背井下,來到龍巖小池,途經一家酒坊,突然聽到鄉音,于是打揖訊問。主人來自故鄉,五姓而名老官,在此釀酒為生。主人殷勤招呼,華喦連盡三碗,大嘆酒味超絕,勝過家鄉“短水”。主人回說:“我最初釀造的糯米甜酒,裝在甕里,埋藏三年,再起出來販賣,號稱‘冬酒’,雖醇甜味厚,但酒度太低,覺得不帶勁。故在釀制過程中兌以‘三干’白酒(按:此法為用十八斤大米為原料三蒸三釀,得千500的燒酒,加入糯米醅中),裝甕陳釀三年,而成此一老酒。”華喦深揖拜謝,然后告別而去。后來得意揚州,自號“新羅山人”,從此未再返鄉。因有這段淵源,故今日的沉缸酒,即以“新羅泉牌”為注冊商標。
沉缸酒自問世后,很受世人歡迎。惟一直只有五六家小作坊,每年產量僅一二千斤,法大量生產。1957年時,在“新羅第一泉”——羅盤井,興建“國營龍巖酒廠”。繼承傳統工藝,繼續釀制此酒。1978年時,為配合政府改制,易名為“龍巖市酒廠”。
主要產品
龍巖沉缸酒
本酒選用上等精白糯米為原料,以紅曲、散曲、糖化曲和特制藥曲(內含冬蟲夏草、當歸、丁香、茴香、木香、沉香等多種中藥材)綜合發酵,汲引新羅泉之水為釀造用水,經浸漬、沖洗、蒸飯、淋水、退水、復淋、下缸拌曲搭窩,第一次灌酒、第二次灌酒,靜置養醅、抽酒、壓榨、沉淀、燉酒等15道工序后,酒醅“三沉三浮”,最后沉入缸底,抽取裝入甕中,密封陳貯三年,始能裝瓶出廠。
品味殊榮
本酒屬甜型黃酒,酒度為14°,糖分為27%,總酸為0.34%到0.48%之間。酒液色呈紅褐,酒香馥芳四溢,酒質醇厚調和,人口甘甜爽洌,有其獨特風味,號稱“不加糖而自甜,不著色而呈紅,不調香而芬芳”,又因其營養十分的“補”,向有“斤酒勝九雞”之譽。書法家羅丹在品嘗之后,即席揮毫贊道:“西閩美酒號沉缸,妙手制出如瓊漿。補身宴客皆珍品,譽滿天下名長揚。自昔名泉出佳釀,我愛此酒詩腸暢。不可一日無此君,問誰能有干杯量?”
本酒成名極早,1959年即被命名為福建省名酒;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并在1963年、1979年及1985年在中國第二、三、四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章。目前暢銷中國各地,且出口歐、美及東南亞各國,市場逐步打開,香飄四海五洲。
轉載注明:中國酒志網(www.y17178.cn)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