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酒在釀制過程中被輕微地氧化是不可避免的,這一特點對葡萄酒特別是紅酒有增進作用,比如可以增加葡萄酒香氣的復雜度和降低干澀的口感等。
不過,過度氧化可使葡萄酒變質,因為葡萄酒內對人體有益的的多酚類物質和顏色成份花青素等都是極易被氧化的物質。氧化可以降解這些有益成分,使白葡萄酒呈現為深重的黃色甚至黃棕色,紅酒則呈現為棕色,喪失了葡萄酒應有的明亮光澤和芳香的氣息。
葡萄酒內的酒精被氧化則可表現為爛蘋果,酸醋和去指甲油溶劑的異味。這些顏色和香氣的變化也是判斷葡萄酒被異常氧化的重要指標。葡萄酒的氧化可以發生在釀酒和裝瓶后的所有環節,所以妥善儲存葡萄酒很重要。
葡萄酒是營養豐富的低度酒,其耐存程度隨著酒精的降低和糖度的增高而下降。如果開瓶后保存方法不當或者時間過長,會在酒液表面呈現一層灰白色的菌膜,它能將酒中的酒精變為醋酸而使酒味發酸、嗆鼻、刺喉,并使酒液渾濁,這表明酒已經變質不能飲用了,最多也只能用于做熱菜。未飲用完的半瓶應蓋上塞子放在冰箱內,以減少酒液與氧氣的接觸面。開瓶后的白葡萄酒可放置3-5天,紅酒可放置7天左右,質量變化不大。
無論是細菌的作用還是非生物作用的化學作用,均與溫度關系極大,低溫對細菌繁殖的抑制較大,而在低溫下空氣中的氧在酒中的溶解度降低,葡萄酒氧化的速度變緩,但葡萄酒在冰箱中貯藏的溫度不能低于0攝氏度。因為一旦結冰后,會大大降低葡萄酒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