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自釀葡萄酒之風已吹遍大江南北,廣州甚至出現了春節期間用自釀葡萄酒互贈親友的現象。于是,一些專家以食品安全為由,提出要給自釀葡萄酒設立門檻,對此,筆者不敢茍同。
首先,自釀葡萄酒由于不進入市場,不存在因食品安全而傷害消費者的問題。
自釀葡萄酒通常是讓葡萄皮中的野生酵母自然發酵,外加物質一般是一些市面上銷售的白砂糖或冰糖,沒有別的添加劑。自釀葡萄酒經常出現揮發酸偏高或再發酵等現象,當親友們品到揮發酸偏高的自釀葡萄酒時,頂多是一笑了之或調侃一句:把酒釀成醋了。
其實,大量自釀葡萄酒的出現,受益最大的是葡萄果農。長期以來,一些大的葡萄酒企業由于對原料的獨家壟斷,造成了對葡萄收購價格的壟斷。當大量的自釀出現時,這不但吞吐了果農大量的葡萄果,而且由于競爭可以使收購價格提高,讓葡萄果農從中受益。這不但調動了果農的積極性,也與中央重視“三農”的政策一致。
自釀葡萄酒的出現是普及葡萄酒文化的最佳途徑。酒是酒文化的載體,文化是酒的靈魂,酒類商品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競爭。
如葡萄美酒與佳肴的搭配是一種傳統的文化藝術。喝干白配海鮮雞肉,喝干紅配之以口味較重的紅肉,這在國外是很普遍的常識,而在國內又有幾多人了解呢?隨著自釀愛好者數量的增多,他們之間就會經常互相交流和探討,這是普及酒文化的最佳途徑。
同時,自釀葡萄酒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產品同質化的現象。時下的中國葡萄酒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一樣的葡萄品種,一樣的釀造工藝,釀出的葡萄酒口感也一樣,這將導致人們對葡萄酒產生“審美疲勞”,沒有新鮮感。
而自釀葡萄酒采用的工藝卻五花八門,很多采用葡萄果中的自然酵母,而一些自然酵母卻給葡萄酒帶來別樣的風味,讓人品嘗后回味無窮,這些好酒不一定很多,但只要在他們的自釀生涯中出現過一兩次就足夠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扼殺享受家庭自釀葡萄酒的樂趣,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門檻論”的制造者是扼殺人們享受家庭自釀葡萄酒樂趣的元兇,這些元兇的存在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現在很多人的愛好是不一樣的,有人將自釀葡萄酒當作業余愛好,并在自釀過程中享受樂趣;有的自釀愛好者甚至將自釀的葡萄酒比作自己的孩子,他們說自己的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自釀葡萄酒設立門檻沒有理由!
上一篇:好葡萄酒釀造 細節不可忽略
下一篇:看調酒師如何控制酵母和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