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銅酒器在商周時曾風靡一時,但到后來則逐漸走向了衰亡。這與青銅器本身的弱點分不開,它不僅器物笨重,還會因為其金屬的屬性影響的質量和口味。同時,古名醫還發現“銅器上汗有毒,令人發惡瘡內疽”,李時珍也有“青銅盛飲食茶酒,經夜有毒”。明人高濂、周履靖等亦說過銅器不能盛酒過夜,這些都是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總結而得來的。同時,漢唐以來銅成鑄造貨幣的主要原料,政府禁止用銅鑄造生活用品。在貴族的酒席上,逐漸興起的主要是漆器酒器。
漆器酒具
早在新石器時代,漆黑涂朱的漆器就已出現,木漆制品的酒器是秦漢時期較為常見的酒器。這種酒器既不像淘制品酒器易于破碎,又不似青銅器酒器冶煉不易,而是把得之于自然物提取的漆涂于木制的酒器上。這種酒器便于加工,十分講究,不僅成本低廉,而且美觀大方,用起來很輕便,到秦漢時期得到普通應用。但這種酒器有一個缺點,就是只能用于飲酒,不能溫酒,更不能盛酒。
建國后,在湖北江陵發掘出土戰國時代的漆耳杯。這種耳杯呈橢圓形,兩側各有短翼幾何形圖案,色澤光亮,令人喜愛。考古專家的發現還有河南泌陽“木制漆耳杯”,陜西茂陵、甘肅武威、湖北云夢、湖南漢馬王堆出土的“朱漆木制耳杯”,以及“彩繪漆耳杯”、“彩繪幾何紋銅箍三蹄足漆”、“彩繪夾紵胎漆耳杯”。馬王堆西漢墓發現的“木制朱漆耳杯”。雖說距今兩千余年,但漆色仍然鮮艷奪目,朱墨清晰分明,燦然如新。漢朝是使用漆器酒器最普及的時期,隨著漆器工藝的普及發展,漆器酒器逐漸成為普通人的用具。
早期瓷器酒具
瓷器的發明,是中國當時文化的最高代表。瓷器最早出現于商周時期,當時生產的瓷器是一種青瓷,由于制作比較原始、粗糙,質量遠不如后代成熟的名窯瓷器,故稱為原始青瓷。鄭州出土的商代青褐釉原始瓷尊和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原始瓷尊是最早的兩件瓷酒器,但是瓷酒器的器型到漢代才獲得獨立的快速發展,全面取代青銅器而獨領風騷。東漢時期,浙
江地區成功地燒制成了成熟完美的青瓷,表明中國的瓷器驕傲地走進了人類的歷史。這種低成本、堅實耐用的器物,造型美觀,釉層光潤,裝飾華美,深受歷代人民的喜愛,所以歷經千年而不衰。中國瓷器是凝聚人類高度智慧的發明,不僅是對人類物質文明所作的巨大貢獻,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酒器的制作。東漢以前是以陶制酒器和青銅酒器為主的時代,瓷器酒器的發展,使得瓷器以新的姿態占據了酒具的主導地位。現今保存的具有代表性的有“原始瓷尊”、“帶柄原始資壺”、“云雷紋獸有提梁瓷壺”、“育瓷羊尊”、“青瓷扁壺”、“青瓷熊尊”、“青瓷仰覆蓮花尊”等,都在見證著歷史的輝煌。
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上流社會使用的珍貴的玉酒器,由于材料珍貴,雕琢不易,非普通百姓所能享用。現在考古出土的玉酒器有玉盞和玉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