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名聞業界展宏圖
從業至今,張總結一般都會隨手攜帶高倍放大鏡、防偽燈、數碼相機、手提電腦等常用鑒定工具。在全國各地奔走期間,他碰到的假酒數不勝數,每次遇到造假的新情況,他都把自己的真酒資料拿出來做對比,將細微差別做好詳細記錄,以圖片和文字說明形式存入電腦,他甚至將每一款名酒的每一種防偽精確到具體的使用日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等,并加以注解。因為每次都拍照記錄,所以,在他的腦海中和電腦里,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充實的資料庫。如果一瓶酒擺在張總結面前,他只需稍加端詳,即可分辨出真偽,并道出老酒背后的故事、不同時期所用商標的歷史沿革及當時的社會狀況等。張總結經常出席中國酒業的頂級盛會,在和許多業內高手切磋的過程中,大家越來越意識到:經過多年的浸潤,這個年輕人已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他的鑒賞水平已經足以在業界名列前茅。2007 年的一天下午,張總結和幾個業內的高手一起聊天,突然有人給張總結提了個問題,問道:“張總,您知道80年代的茅臺酒的日期是什么顏色嗎?”這種細節往往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張總結卻不假思索地說:“是藍色的。”其中有一位權威當即提出反對意見:“不對,是紅色的。”當時,所有的眼光都投向了張總結,仿佛都在說“估計你說錯了”。面對質疑,張總結依然十分堅定地說:“80 年代茅臺酒的生產日期是藍色的。”“_分鐘見證了十年功”,事實證明張總結多年的積累絕非等閑。這件事情之后,張總結“老酒專家”的名聲開始在業內廣泛流傳,“中國老酒收藏界的開拓者”、“中國老酒鑒定第一人”等各種名號在其日后的從業過程中紛至沓來。
對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張總結除了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還有著樂于分享的博大胸懷他常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深知鑒賞知識的珍貴,但這種知識不能獨享,如果能夠有更多兒擁有和傳承,我們的白酒市場將更加規范,老百姓的飲酒健康將得到更好的保障。”為了讓周圍的同行和朋友能夠進一步認識老酒的價值并進行有效的鑒別,他每年都會舉辦很多場品鑒會和拍賣會他會在現場進行鑒別知識的演講,而拍賣所得一律用于公益事業。談到老酒的現狀與未來,張總結感觸很深:從全國范圍來說,老酒收藏現在依然處于起步和規范階段。這個市場從誕生至今一直活躍于地下,由于在價格、品質等方面沒有形成相關標準,也沒有固定的供應和交易場所,更缺乏專業知識的普及,所以這個行業一直比較混亂。正因為如此,才會有“茅漿窯”等偽老酒在南方市場出現。隨著這兩年“老酒熱”在中國酒業的興起,走向地上的老酒必然面臨更多的市場考驗。一方面。因為老酒不具備復制性,賣掉一瓶就會少一瓶,當更多人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老酒數量將會越來越少。有些地方過去一天就能碰到很多老酒,但是現在可能兩個月都碰不到一瓶。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因為有越來越多懂得享受陳年酒品的人對此有著持續升溫的需求,只是不知道去哪里購買,更不知道如何分辨真假。所以,老酒行業需要專業運作老酒的人士和機構出現。溢利酒業就是目前國內首家專業運營陳年名酒的酒企,溢利酒業的目標,就是要讓任何需要真酒、陳年酒的人能馬上想到溢利酒業,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買真酒到溢利,買陳年名酒到溢利。我們要努力使溢利酒業成為“真酒”和“專業老酒”的代名詞。而我本人目前最主要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有朝一日成為茅臺收藏之最,申報茅臺收藏吉尼斯世界紀錄;另外一個目標,就是能把自己多年來苦心學到的茅臺鑒定技術,傳授給更多熱愛茅臺和從事茅臺事業的朋友,讓更多人走近茅臺、認識茅臺。
上一篇:張總結心存大愛思兼濟
下一篇:張總十年苦心磨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