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酒的保溫上頗費心思,古時專用來溫酒的器具叫爵,又是古代飲酒器的總稱,作為專名是用來溫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溫酒。
古人對溫酒器的重視,從溫酒器的搭配上就可見一斑,爐杯配套、碗壺配套、套杯相配等,而溫酒器的材質,有銅、鐵、錫、陶瓷等。
關于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漢代,有了溫酒樽這種酒器,配以勺,便于取酒。唐代開始出現大量的金銀材質的溫酒器具,造型華麗端莊。唐宋以后,溫酒器以陶瓷為主流。風行套壺、套杯,民間稱為燙酒壺、燙酒杯。江西景德鎮產品有青花、彩瓷制品,宜興生產的紫砂套壺、套杯也頗具盛名。套壺與套杯以小壺小杯與外殼相配,外殼內可注入熱水,用以溫酒。這些器具工藝非常精湛,有圓筒形、六角形、八角形、圓鼓形等,壺身紋飾圖案秀麗雅致。明清時期,溫酒具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形制繁多,有溫碗、溫酒壺、溫酒爐、溫酒罐,材質更是多種多樣。
許多詩詞文章中也有溫酒器的身影,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就曾有溫酒的描寫,寶玉又說:“不必燙暖了,我只愛喝冷的!毖σ虌尩溃骸斑@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顫的!睂氣O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要熱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拿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從此還不改了呢。快別吃那冷的了!睂氂衤犨@話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燙來方飲。
再如《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動輒“要一斤熟牛肉,燙一壺好酒”。還有就是唐代詩仙李白的《暖酒》詩:熱暖將來鑌鐵文,暫時不動聚白云。撥卻白云見青天,掇頭里許便成仙。
在中國古代,釀酒業的發展,使得各種不同類型的酒具應運而生,溫酒器便是其中之一,雖然現在很少看到溫酒器,但溫酒器則作為中國古代溫酒文化的載體被長久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