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五代由于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這一時期的酒器雖然不少,但就具有特點的酒器來講,還是以瓷制品的酒器為主。
隋唐瓷器酒具
隋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僅僅37年歷史,還耍受到修建運河、農民起義的影響。但這個時期出現了“乳白釉”、“茶沫釉”瓷器,乳白釉,潤澤光亮,白中泛黃,是隋代酒器一大發明。同時也生產出了配套的酒具,如考古出土的隋朝文物就有瓷罐,罐上扣一碗,罐旁有一個小圓杯,這應該就是一套完整的可以自斟自飲的酒器。現在存世的有“白瓷象首龍柄壺”、“青釉六耳瓷罐”等酒器。隋唐時期,青瓷生產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當時有些地方些出產青瓷極負盛名,分別是:今浙江余姚的越州窯、今浙江金華的婺州窯、今安徽淮南的壽州窖、今湖南湘陰的湘陰窯、今浙江余姚秘色窯,還有一處有今廣東湘安的潮安窯與今江西車城的車城窯兩說,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瓷業的繁榮。蘇州市博物館收藏的“越窯青瓷蓮花盅”是五代時期的酒器,它斂口深腹,杯身外壁刻有蓮花紋,好似一朵盛開的蓮花。灰白的胎體,堅硬而細膩,施以青釉,青中透黃、釉光圓潤。
在北方,尤其是唐代,隨著定窯和邢窯兩大窯場的出現,唐代瓷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白瓷制品在這一時期的酒具中大量出現。
唐三彩酒具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充滿活力的黃金時代,這時社會經濟發達,物質基礎雄厚,手工業也有很大發展,瓷制品生產相當豐富。這個時期所產瓷器很有特色,瓷體用醬黃、乳白、蔥綠三種主要釉色組成,間有翠藍調配,用三種釉色制成,就是后世所稱的著名“唐三彩”。
用唐三彩工藝燒制出來的“三彩鳳頭瓷壺”,是具有施綠、黃褐、白等色彩的彩色釉。瓷壺鳳頭形壺口,鳳眼微睜,嘴含寶珠,腹體成杏仁形,圈足足緣外侈,曲柄,柄旱喇叭花形。
金銀制酒器
唐朝興盛,人們對牛活的講究也多,特別是對于飲酒就有更高的要求。據說中唐時期宰相李適之就有“蓬萊盞”、“川螺”、“舞仙”、“瓠子卮”、“慢卷荷”、金舞葉”、“玉蟾兒”、“醉劉伶”、“東溟樣”等九種家藏的酒器。
唐代的酒器形狀變化也很大,橢圓形的杯子被圓形酒杯所取代,更符合科學要求,而且以瓷器的居多。由于唐朝社會經濟有了高度的發展,除瓷制品酒器之外,還出現了用金、銀制成的酒器。從杜甫著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句推想,大概這些珍貴的酒器就出于這樣的朱門。
以“舞伎八棱金杯”為例,金杯為八棱形斂口,曲壁、平底,下接外展圈足,杯腹以棱面做男子浮雕,神態自然生動,指墊兩側各作浮雕狀的老人頭像,深目高鼻,長髯下垂,有波斯人的長相特色,可以看出當時唐朝與世界的交流和相互影響。
現在僅考古發現的金銀酒器還有“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狩獵紋高足銀杯”、“鍍金牛首瑪瑙杯”、“圈足銀杯”、“平底銀杯”,另外還有“掐絲團花金杯”、“銀花鳥紋八棱杯”、“銀花鳥紋高足杯”等。
玉制酒具
玉制品一直被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玉制酒器對于酒來說會有一些特殊的口感作用,讓酒液更加清洌甜美。唐代詩人王翰的著名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中所提到的夜光杯,應該就是用祁連山的玉石琢成的酒杯。直到現在祁連山下的甘肅酒泉仍然盛產夜光杯,成為海內外游客所珍愛的紀念品。
“玉八瓣花形杯”,白色玉料,瑩潔含蘊,質地堅細,體呈橢圓,八瓣花形,底有橢圓圈足,各種奇異花草紋滿飾腹外,是唐代玉石體雕器皿極珍貴的標準器。
“玉人物紋橢圓杯”,青色玉質,杯口形如橄欖,腹外刻有“四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