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源于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王莽建立新朝后,倒行逆施,欺壓百姓。新莽地皇三年,皇族劉秀決定興兵于宛(今河南南陽市),推莽興漢。一日,在宛東小鎮一劉記酒館,召集眾賢能人士,商議舉義大事。酒館劉老板拿出好酒招待。酒至半酣,計議商定,唯缺帥旗。劉秀抬眼望外,只見酒館酒幌子正迎風招展,中間一斗大的“劉”字耀眼分明。不僅大喜曰:天助我也!遂賒酒旗為帥旗,興兵南陽,大戰昆陽,逐鹿河北,最后定都洛陽。稱帝后,劉秀念及劉老板賒旗有功,遂封酒館為賒旗店,酒為賒店老酒。該鎮亦因此而改名賒店鎮,并一直沿用至今。
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在皇宮待客,總拿出兩把酒壺。一把是金質的,一把是銀質的。金壺裝的是紹興黃酒,銀壺裝的是賒店老酒。史載:賒店老酒是好酒,婦孺皆知皇宮有。由此可見,賒店老酒當時已成為宮廷招待用酒了。
東漢大科學家、文學家張衡是南陽人。他最愛喝家鄉的賒店老酒。在自己的名篇《南都賦》中,他還生動地記載了賒店的酒風俗:“若全家聚宴,或紀念祖先,或招待遠方朋友,賓主按禮節就座。珍品美玉,琳瑯滿目;招待人員,姿態迷人;傳杯送盅,行動敏捷;贈送禮物,禮節端莊;吹笛彈琴,樂器齊鳴;清角微鳴,聽者增哀;酒后客人辭行,主人踏露相送;賓主日夜歡宴,真乃其樂無窮。”
醫圣張仲景也是南陽老鄉。他不僅愛喝賒店老酒,而且還經常用賒店老酒炮制藥酒,為百姓起解沉疴,深得鄉鄰愛戴。
隋朝時,南陽大詩人劉斌應邀赴賒店游玩,朋友奉之以賒店老酒。劉斌飲后,頓覺齒生異香,不禁詩興大發,隨搦管揮毫,天成佳句:“縱觴暢飲趙河邊,始知佳釀出賒店。愿學曹植箜篌飲,文思泉涌詩百篇。”更為賒店老酒平添了幾多文豪之氣。
明永樂二年(公元 1404年),南陽設藩。崇禎六年(公元 1633年),張獻忠率農民起義軍進入南陽。崇禎八年,他與李自成共商反明大計,席間談至興高處,張獻忠大呼曰:拿酒來,拿賒店好酒來!(見姚雪垠《李自成》)
賒店鎮位于漢水支流——唐河上游的潘、趙二河河汊之間,屬南陽盆地東沿。該鎮“依伏牛而襟漢水,望金盆而掬瓊漿,”航運發達。清代乾嘉年間,賒店經濟達到鼎盛,一時成為“地瀕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馬,總集百貨”的“豫南巨鎮”,與景德鎮、佛山鎮、朱仙鎮齊名,為全國四大商業重鎮之一。在此發跡的山陜商賈,捐資在鎮中心修建了可與皇宮媲美的山陜會館( 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他們“通商情,敘鄉誼,敬關公,崇忠義”之地。據傳,該會館還被慈禧太后列為第七行宮。慈禧太后所題“龍”、“虎”二字至今仍鑲嵌在大殿檐下的墻壁上。
公元 1736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中原,乘船于賒店靠岸。見這里良田美景,商賈云集,酒業非常發達,酒館鱗次櫛比,遂開“永隆統”酒店隱身。因其不以營利為目的,生意異常火爆。乾隆離開賒店后,將酒店交于劉姓伙計經營,規模越做越大,一直成為行業龍頭。光緒年間,永隆統第三代傳人已成為中原第一釀酒大戶,率“永祿美”、“工泉美”等十大酒館成立了行業協會——酒仙社。酒仙社還為山陜會館捐銀數百兩,并贈送“浩然正氣”金匾,至今仍懸于會館大拜殿正中。
賒店老酒始于夏,興于漢,盛于明清,從“儀狄造酒杯康潤色”到“劉秀賒旗”,可謂源源流長。賒店老酒在生產上自始至終采用古老的傳統工藝,運用當地上等高粱、優質小麥為原料,入三百年泥池老窖、優質礦泉水加漿,久儲自然老化,科學降度,精心釀制而成。酒體豐滿,清澈透明,濃郁芳香,醇和協調,純正爽凈。酒度高而不烈,低而不淡之特色。特別是不加化學香料,順其自然,喝后不上頭、不口渴,在強手如林的白酒行業中更是獨樹一幟。國內外釀酒專家給予高度評價,被譽為“酒中之秀”、“中原之佳釀”。歷年來被評為“南陽市行業排頭兵”、“河南省輕工稅利大戶”、“河南省經濟效益顯著企業”、“河南省先進食品企業”、河南省工業20強第十名、省五一勞動獎狀、“中國食品行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中國500家最大飲料制造企業 賒店老酒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賒店人的釀酒業可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會末期,夏禹時代。
轉載注明:中國酒志網(www.y17178.cn)
上一個:貴州小糊涂仙酒業有限公司
下一個:江西唐伯虎酒業有限公司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