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酒約起源于殷商時期,是中國漢族的特產,以我國紹興地區的黃酒歷史最為悠久,既然從殷商時期就已經開始釀造,那么歷經千年發展,自然有成熟的釀造技術。
想要了解黃酒釀造的歷程,可簡單的分為三代和兩個階段,分別代表著什么呢?
夏商周三代:
大約在五千年前,農耕的進化,使先民們得以定居,從而也為釀酒提供了客觀條件。社會分工的出現,使原始的釀酒作坊得以形成。于是人們對自然生成的酒不但依法泡制,而且注意并制造出人工曲糜,使得原始的黃酒或旨酒得以產生。中國釀酒的歷史當從此始。至于以后出現的儀狄造酒之說,已經是夏禹時期的事情了,他不過是總結了前人一套釀酒的經驗,釀造出比原始黃酒甜美一些的米酒罷了。
殷商時代,酒業已很發達!妒酚洝ひ蟊炯o》提到“紂為酒池;卮闱鸲o嬚撸в嗳藶檩叀。這里的牛飲,當然是指酒度較低的甜黃酒,也間接說明釀酒作坊已具有相當的規模。
到了周朝,黃酒的釀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藝。《禮記》上說:在釀酒的冬季,要準備好品質優良的釀酒原料粘高粱和糯稻子;要選用在適于生產酒曲的時間制出好的酒曲,兩者應有盡有,數量也充足;原料的浸泡和蒸煮,都要做得潔凈,防止任何腐爛和污染;釀造用水要清香甘冽,最好用泉水,不渾濁,不發臭;所用的發酵容器和工具,如陶缸、陶甕、陶盆、陶缽等,都要選用上等質量的,堅實耐久,不滲漏,不變形;蒸煮原料時要掌握好火候,熟而不爛,不焦不苦;糖化發酵時,控制好溫度,不過高,不變酸。抓住這六個“要”字,就會釀造出好黃酒。這是曲糜釀酒工藝的總結,也就是后人所說的“古六法”。
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自然發酵階段,經歷數千年,傳統發酵技術由孕育,發展乃至成熟。即使在當代天然發酵技術并未完全消失。其中的一些奧秘仍有待于人們去解開。人們主要是憑經驗釀酒,生產規模一般不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酒的質量沒有一套可信的檢測指標作保證。
第二階段是從民國開始的,由于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識,尤其是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工程知識后,傳統釀酒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懂得了釀酒微觀世界的奧秘,生產上勞動強度大大降低,機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質量更有保障。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的種類越發繁多,其文化含義也不不斷地豐富,黃酒能帶給人的味覺享受也更加的豐富。
上一篇:酒文化知識:關于蒸餾酒起源的四種說法
下一篇:酒文化知識之說說古代行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