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然制曲
中國蒸餾酒傳統使用的糖化發酵劑是大曲和小曲,均采用自然接種,使用的原料是小 麥、大麥、豌豆、大米(米飯)、黃豆等,有的還添加中草藥,盡管使用的原料不盡相同, 但都是網羅空氣、工具、場地、水中的微生物在不同的培養基上富集,盛衰交替,優勝劣汰,最終保留特有的微生物群體,包括霉菌、細菌和酵母菌等,在淀粉質原料的糖化發酵和香味成分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由于制作工藝,特別是培菌溫度的差異,對曲中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及比例關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造成各種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的不同和風格的差異,使中國蒸餾酒具有豐富多彩又獨具特色的風味。
大曲培菌中,又分高溫曲、偏高中溫曲、中溫曲、低溫曲等,造就了白酒三大基本香型及以其為基礎演變的多種香型,曲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采用間歇式、開放式生產,并用多菌種混合發酵
中國蒸餾酒主要采用傳統的固態發酵法生產,主要是手工操作,生產的主要環節除原料蒸煮起到滅菌作用外,其他過程都是開放式的操作,種類和數量繁多的微生物,通過空氣、水、工具、場地等渠道,進入酒醅,與曲中的微生物一同參與發酵,產生出豐富的芳香成分。
(三)采用配糟、雙邊發酵
中國蒸餾酒生產大多采用配糟來調節酒醅的淀粉濃度、酸度,濃香型白酒使用“萬年糟”,更有利于芳香物質的積累和形成。固態法釀酒,采用低溫蒸煮、低溫糖化發酵,而且糖化與發酵同時進行(即雙邊發酵),有利于多種微生物共酵和酶的共同作用,使微量成分更加豐富。
(四)獨特的發酵設備
中國蒸餾酒的發酵設備與其他蒸餾酒比較,差異甚大,十分獨特。發酵設備對白酒香型的形成做出重要貢獻。醬香型白酒發酵窖池是條石砌壁、黃泥作底,有利于醬香和窖底香物質的形成;清香型白酒采用地缸發酵,減少雜菌污染,利于“一清到底”;濃香型白酒是泥窖發酵,利于己酸菌等窖泥功能菌的棲息和繁衍,對“窖香”的形成十分關鍵,為中國白酒三大基本香型風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
(五)絕無僅有的釀造工藝
中國蒸餾酒以茅臺、瀘州老窖、汾酒等為代表,都是珍貴的民族遺產,千百年來,世代相傳,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地制宜采用了不同的釀造工藝,創造了多種香型的白酒。醬香型白酒以高梁為原料,采用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餾酒、發酵周期長、貯存期長的“四高二長”工藝;清香型白酒采用清蒸二次清、高溫潤糝、低溫發酵的“一清到底”工藝;濃香型白酒則是以單糧或多糧為原料,采用混蒸混燒、百年老窖、萬年糟、發酵期長的工藝。這些獨特的工藝釀造出豐富多彩的中國蒸餾酒。
(六)固態甑桶蒸餾
中國白酒傳統采用固態發酵、固態蒸餾,采用獨創的甑桶蒸餾設備。白酒蒸餾甑桶呈花盆狀,雖然它的形狀結構極其簡單,但其機理至今尚未解決清楚。有人認為,甑桶是一個多層的填料塔(可能是從酒精蒸餾的角度考慮)。在蒸餾過程中,甑桶內的糟醅發生著一系列極其復雜的理化變化,酒、汽進行激烈的熱交換,起著蒸發、濃縮、分離的作用。固態發酵酒醅中成分相當復雜,除含水和酒精外,酸、酯、醇、醛、酮等芳香成分眾多,沸點相差懸殊。通過獨特的甑桶蒸餾,使酒精成分得到濃縮,并餾出微量芳香組分,使中國蒸餾酒具有獨特的香和味。
由于中國蒸餾酒沿用千百年來的傳統工藝、操作、設備,使中國白酒在世界酒林中獨樹一幟,充分顯示了中國釀酒技藝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珍貴的遺產。
上一篇:探秘茅臺酒:茅臺酒的原料是什么?
下一篇:說說小曲釀酒之川法小曲酒釀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