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艾酒是很多藝術家的最愛,曾經有藝術家將它稱之為“綠精靈”。苦艾酒是在18世紀的時候被發明出來,它是一種茴香味的烈酒,屬于蒸餾酒的一種。雖然很多人很愛它,但是它還是在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被禁的,這究竟是為什么呢?下面的內容為您解答苦艾酒被禁的原因,以及神秘的苦艾酒的酒文化。
苦艾酒被禁的原因:
現代分析表明,苦艾酒中的化學物質側柏酮,容易引起輕微的精神影響。19世紀法國精神病學家研究了苦艾酒,聲稱喝苦艾酒的人比那些喝普通酒的人出現幻覺的速度要快。大劑量也會引起肌肉痙攣。
在20世紀初,在禁酒運動和釀酒協會的帶動下,苦艾酒被同暴力犯罪和社會動亂劃上等號。加上苦艾酒的高酒精度和致幻作用造成的道德風險,從1915年開始,法國、瑞士、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相繼對苦艾酒發布了禁令。
苦艾酒與文人:
雖然苦艾酒一度褒貶不一,但仍然是蘭波、波德萊爾、魏爾倫、埃米爾·左拉、阿爾弗雷德·雅里和奧斯卡·王爾德都是苦艾酒的忠實追求者。這些頹廢詩人和先鋒畫家們在于艾酒在一起的日子里創作了許多讓人著迷的作品。
波德萊爾在他1857年出版的詩集《惡之花》中有一首《毒藥》,把苦艾酒的魔力排在葡萄酒和鴉片之前:“酒知道如何用奇跡般的奢華,裝飾最骯臟的小屋……流出的毒藥,綠色的眼睛,使我無悔的靈魂陷入遺忘。”
莫泊桑和他的許多短篇小說人物一樣好飲此酒。《一個怪夢》中虛構了一個得到著名畫家聚會邀請的省級公證人。他在聚會中喝了太多苦艾酒以至于他試圖和椅子跳華爾茲,卻摔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等醒來時,他赤身裸體地躺在一張陌生的床上。
海明威在他的多部著作中表現了對苦艾酒的熱愛。在他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里,杰克·巴恩斯在布雷特夫人與斗牛士逃跑之后用苦艾酒安慰自己。而在《喪鐘為誰而鳴》里,羅伯特·喬丹帶了一罐苦艾酒來忘卻憂愁。
“混合著一點花椒、一點甘草、一點腐爛味道的苦艾酒燒灼著我的喉嚨。”新奧爾良哥特風恐怖作家波比·Z·布萊特在1989年的故事《他嘴里將有艾草的味道》中寫道。故事的主人公和他的男朋友是盜墓賊,他們在新奧爾良的家族墓地里發現了超過50瓶被查封的酒。在故事最后,敘述者一直幻想與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靈魂媾和。
苦艾酒與電影:
《來自地獄》:改編自開膛手杰克故事的電影《來自地獄》中,戴普扮演的警員是個癡迷苦艾酒的人。
《紅磨坊》:《紅磨坊》中,包含一個場景,突出描寫了苦艾酒和“綠精靈”的形象——喝了苦艾酒后出現的幻覺。
《大飯店》:在1932年的電影《大飯店(Grand Hotel)》中,克勞伏(Crawford)在柏林一家酒吧點了一份苦艾酒。
現代的苦艾酒:
如今,已經有了一種新型的苦艾酒,更精確地說應該是“類苦艾的雞尾酒”,其配方依舊充滿魅力——兩份杜松子酒,一份苦艾酒原液,少量艾草和一片薄荷葉。
如今的苦艾酒只是一種提升了感官的、麻痹舌頭的飲料。已經完全不復當年的具有神秘氣息和超自然力量的苦艾酒。
百年的禁令,讓這個在20世紀以前對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綠色“癮”,逐漸的被淡忘,然后被雞尾酒等替代。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如果要頒發了一個酒中文藝金牌,那非苦艾酒莫屬,而且一定會受到藝術家們,特別是十九世紀的藝術家們的強烈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