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酒文化源遠(yuǎn)流長,在傳承與發(fā)展的過程中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大家不要小看這些小故事,它對我們了解中國酒文化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在歡聲笑語中學(xué)到知識,不正是大家所期盼的嗎!
故事一
說杜康在河南洛陽開了一個酒店,劉伶聞香而至。杜康唱道:“杜康正在門前站,從南來了個貪酒仙。”劉伶唱道:“劉伶開言問兄長,管我飲醉多少錢。”杜康唱答:“要你紋銀十兩整,不醉三年不要錢。”結(jié)果,劉伶飲酒三碗,便醉倒了三年。當(dāng)然,熟識酒史的方家一看,便知這是“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的人物錯位之作,將周時造酒的杜康與晉時的劉伶編織在一起,是驢唇與馬嘴的縫合之物。但它說明了杯中傳奇,以“戲說”般的荒誕,走上了民間的文藝舞臺。這些傳奇,或許夠不上進(jìn)入東方“天方夜譚”的分量,但后世與酒結(jié)緣的來者,并不過多考慮其可信度,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墨客,雅士名流與酒結(jié)仇的少到阿拉伯?dāng)?shù)字中的0,劉伶的戀酒之憨癡之態(tài),不是也挺符合其天馬行空、百無禁忌性格特征的嘛!
故事二
據(jù)古文《扌庶言》記載:元相公在浙東賓府飲酒。府上有個名叫薛書的幕僚,因酒令之爭(古人喝酒常常伴有酒令唱和,筆者后文將會提及),他以酒器擲傷其府公猶子,遂被驅(qū)逐出府。此公出府后,借酒勁未消寫了《十離歌》,呈獻(xiàn)其主人。其歌曰:犬離主,筆離手,馬離廄,鸚離籠,燕離巢,珠離掌,魚離池,鷹離架,竹離亭。之后復(fù)作犬詩曰: 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凈主人憐(自比家狗)無端咬傷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這都是杯中之酒牽扯出來的奇聞,酒既有助于英雄亮相,也有助于奴才在酒后顯形。然否?西漢時蕪湖屬丹陽郡,丹陽黎民用清水河之水精釀原漿美酒,封缸進(jìn)貢朝廷。漢武帝飲酒大樂,遂改年號為“元封”(公元前108-前102年)。“元封酒”由此而得名,乃為宮廷御酒,流傳至今。 自從炎黃大地誕生了酒,杯中傳奇像是酒的影子,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荒誕離奇者有之,平頭正臉者也有之。但是不管其表現(xiàn)形式如何,美酒催發(fā)了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它堂而皇之地走進(jìn)中國文化中的戲劇、戲曲、小說、評書……試想,曹孟德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如果沒有了酒,《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就是有天大的才能,怕是找不出任何一種道具,能演繹出劉備與曹操當(dāng)時極為細(xì)微的心態(tài)……能不能這么說,沒有天地萬物中的酒,中國文化將是一輪缺圓之月。
故事三:
某日,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正在賞花,牡丹花艷、貴妃色美,于是李隆基心血來潮,想讓詩仙李白用其千古絕句記錄下這動人的一幕,便命高力士喚其前來。這群宦官費了很大工夫才在一家酒肆找到已經(jīng)爛醉如泥的李白,眾人七手八腳將其抬進(jìn)宮來,待其蘇醒見皇帝就在眼前,詩仙也不禁緊張,趕緊叩頭。在得知皇帝之意后,李白先是要求皇帝賜美酒才能“詩性如泉”,之后又提出需貴妃娘娘磨墨才能“詩百篇”,在皇帝笑著應(yīng)允后更是來了勁兒,對高力士說,“我酒醉無力,還望公公替我脫靴”。至于高力士當(dāng)時的心情如何,《新唐書·李白傳》寫的清楚:“力士素貴,恥之”。
故事四:
古代有個名叫狄希的釀酒人,他釀造出來一種“千日醉”的好酒。一日,一位與其相識名為劉玄石的酒客,慕其佳釀而來飲酒。狄希對玄石說:“酒還沒有釀好,飲后怕有不利。”但玄石自封為酒中之圣,對此不以為然。之所以如此,因為他還沒有遇到過能讓他酒醉之釀。因而強買此酒定要飲之。狄希只給他倒上了一杯酒,同時警示他說:“只此一杯,可睡千日。你如喜歡它,可以醒后再來。玄石飲后認(rèn)為狄希話中有詐,便不快而別。一路上他只是腳下有些踉蹌,待回到家中便醉死于地。家人不知其故,便將其哭而葬之。三年后,狄希算計了一下,玄石已然到了再來飲酒之期,怎不見其蹤影,便去石之家問之。家人回答他說,玄石已故世三年了,早已葬于墳?zāi)怪小5蚁4篌@,告之此為酒醉之故,并非真正死亡,急令家人掘墳開棺。玄石張目開口,高聲喊道:快哉,醉我者美酒矣!掘墓的人皆大笑之,但在笑聲中紛紛倒地,原來是棺中迸發(fā)出來的酒氣,將眾人全部醉倒。
故事五:
一次,豐子愷的學(xué)生錢君也想入會,但苦于只能喝三斤半紹興老酒,章老板硬是不同意,還是年長的夏丐尊仁慈,勸說:“君積極要求入會,值得鼓勵,尺度略可放寬,打個七折吧!”在人們敦促努力爭取達(dá)標(biāo)的呼聲中,錢君終于破格入了會,而且不負(fù)眾望,居然不久一次也能喝下五斤紹興加飯酒了。
據(jù)現(xiàn)在臺灣的文藝界人士“白馬湖”人陳星先生回憶,豐子愷與1948年去臺灣,與開明書店章老板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個人畫展之際,作家謝冰瑩勸他在臺灣定居,豐子愷說:“臺灣好極了,真是個美麗的寶島,四季如春,人情味濃。只是缺少了一個條件,是我不能定居的主要原因。”謝冰瑩問:“什么條件?”豐子愷獨句回答:“沒有紹興老酒!”引來了四周人的一陣大笑。
看完是不是除了感嘆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神了,還在忍住不捧腹大笑呢?這些故事無一不從側(cè)面反映出中國酒文化的特征,大家還需好好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