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所熟知的白酒、燒酒,事實上在元朝才開始真正出現,元朝人在酒業釀制上最大的貢獻,就是從歐洲和中亞引進了蒸餾酒法,并結合傳統的釀制工藝,制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度谷物蒸餾酒,推動了中國造酒工藝的大變革。盡管現在也有學者持有不同觀點,認為蒸餾酒起源宋代,但主流觀念還是認為蒸餾酒在元代初現。
民族大融合以及蒸餾酒法的傳入,推動了黃酒、燒酒、果酒、奶酒四種酒類的不斷演變。這其中,黃酒歷經從濁酒到真正意義上的黃酒釀成,其釀造工藝已臻完善,呈現黃色或紅色,在元朝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米酒的黃色形成,是中國發酵酒的質量轉換標志;燒酒則大不同于唐宋時期的“燒酒”叫法,成為真正意義的“蒸餾酒”。元朝的燒酒,采用的是與黃酒類似的發酵方法,只是在發酵后再增加一道蒸餾工藝。這種先用酒曲發酵,再蒸餾曲酒的做法,應為元代人首創,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
元朝蒸餾酒的引入為酒業帶來一場全新的變革,它不僅大大提高了元人釀酒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釀制白酒的度數(度數大概在 20 度到 40 度之間),也改變了傳統釀酒的單一發酵模式。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的飲酒風俗,也隨著高度酒的出現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代關于蒸餾酒起源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最有依據的還屬元代,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于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但無論如何,蒸餾酒的應用,在中國酒文化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
上一篇:兩宋時期百花齊放的自釀酒文化
下一篇:民國酒文化發展 酒坊革新與品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