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分裂局面。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除秦記、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外,皆燒之。酒的制造與使用的記述屬于醫藥之類,自然也就保存下來。
由于秦王朝的苛暴,只統治了短短的十五年,就被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王朝。漢王朝汲取秦失敗的教訓,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農業、手工業得到了迅諫發展,出現“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的景象。由于經濟的繁榮,釀酒業自然也就興旺起來。
秦代酒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白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因為秦始皇實行嚴酷統治,所以秦王朝延續時間很短,原本夢想萬世,卻到二代而止。所以相對來說,有關酒的發展內容較少。在公元前221年的《秦律》中有記載,禁止余糧釀酒.沽賣取利。但我們知道,劉邦是一個酒徒,經常去別人家蹭酒喝,選任人才的時候還要排斥儒生。酈食其懷才前去被拒絕,只好以高陽酒徒之名才得以見到劉邦,一展抱負。劉邦愛酒,胸懷遠大抱負,反抗秦朝專制,經歷了與項羽的鴻門宴之后,于公元前206年得到天下。
秦云紋高足玉杯
漢代酒話
漢高祖喜愛飲酒,酒后有一首著名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詩句。漢代酒的消耗量很大,據《史記》中統計,漢代釀酒是可以致富的第一等行業.可見當時酒類的利潤之高。
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當地葡萄,并引進釀酒工藝,中土的葡萄酒技術開始與西域的釀酒技術交流融合。《史記·文帝本紀》記載:“朕初即位,其赦天下……酣五日。”公元前179年,漢文帝繼位,大
赦天下,允許全國上下聚飲五,來慶祝登基之喜。公元前98年,漢武帝采納大臣桑弘羊的建議,設立酒榷,實行了酒類專賣制度,即由官府供給釀酒原料,根據要求釀造。國家按規定的價格收購個人釀造的酒,私人不得出售。這樣,國家就壟斷了酒類的全部銷售。酒類專賣與鹽鐵、運輸并稱為國家主要財政來源的“三業”。公元前81年,漢代始元六年,官賣酒,每升四錢,是酒價最早的準確記載。
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有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后在四川邛崍經營酒店的描述:“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壚。
西漢揚雄的《方言》一書已有麩等酒曲名,說明當時各地已能利用各種谷物原料制曲,標志著制曲技術的普遍提高。
梁朝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汝南人費長房告誡他的道徒桓景說:“九用九日汝家有大災,可令家人作絳帳,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飲菊酒,禍可消。景如其言。夕還,見牛、羊、雞、犬皆暴死。房日:‘代之矣”’。這是一個很傳奇的故事,也是舊俗重九登高和重九飲酒最早的文字記載。
漢末建安年間,曹操為勵精圖治曽下過禁酒令,當時以“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揚名的孔融還曾為此寫了一篇《與曹相論酒禁書》 與之論辯。劉備建立蜀漢之初,也曾下令禁酒,不許百姓私釀,則被簡雍勸止。三國時東吳孫權的叔父孫濟手中錢不夠用,就經常用蘊袍償付酒店的酒債。
大量歷史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證實,漢代人飲酒,在繼承傳統的
西漢壁畫《鴻門宴圖》
此畫描繪這個緊張而激烈的場面時,卻將騰騰殺機預示在一種平和寧靜中。此圖據郭沫若考證為《鴻門宴》圖。
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酒習俗,為中國傳統酒文化增添了異彩。
漢代的飲酒習俗,一是禁止無故三人以上群飲。漢文帝時明確規定,三人以十無故群飲,罰金四兩。二是隨著國家的統一和安定,科學與迷信并行。
漢代飲酒逐步與祭祀和各種節日飲酒、上巳飲酒、婚禮飲酒、人酺飲酒等結合起來。
第一,節日飲酒。漢代是我國傳統節日的形成時期,逢節必飲酒,已成慣例。主要節日有:元旦,要飲椒柏酒。椒柏酒,是用椒實和柏葉釀制的酒。東漢崔寔寫的《四民月令》中記載,元旦“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宋劉頒撰《漢官儀》載:“正旦以柏葉酒上壽。”據說飲椒柏酒,能蠲除百病。這天,皇帝也要大宴群臣,慶賀新春佳節。元宵節,又名上元節,是相對于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而言的。它起源于漢代,漢武帝相信神仙方術,對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非常崇拜,不僅春秋設壇祭祀,而且以正月十五最隆重。這一天,從黃昏開始祭祀,燈火通宵達旦。自此以后,正月十五張燈結彩鬧元宵在民間也逐步流行起來。元宵節自然少不了飲酒。重陽節,起源于西漢。晉葛洪寫的《西京雜記》中記載,漢高祖時,宮內每逢“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此外,還有臘日飲酒、社日飲酒、伏日飲酒等。
第二,上巳飲酒。中國古代三月上旬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官民在這一天,到水濱盥洗,祓除不祥。到漢代,上巳節的內容發生變化,與踏青游春結合起來,作為宴飲游玩的時日。漢武帝時,將秦代宜春苑重新擴建,水流曲折,像江一樣,稱為“曲江”。周圍約六里余,成為當時曲江宴的勝地。到魏晉,發展成“曲水流觴”的風俗,成為達官墨客的野宴之所。
第三,婚禮飲酒。漢代婚禮飲酒,主要指飲“合巹”酒。“合巹”是一個葫蘆剖成兩半盛酒,新郎新娘各執其一,交杯共飲,后世稱為“交杯酒”或“合歡酒”。這種
歌風臺
歌風臺原在徐州沛縣古縣城東南,歷經滄桑,屢遷屢建。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叛亂的淮南王英布,還歸故里,置酒沛官,邀家鄉父老歡宴,把酒話舊,感慨萬千。酒酣興起,這位馬上歸來的開國皇帝、布衣英雄擊筑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風俗自漢代流傳下來,直至現代。西漢宣帝五鳳二年(公元56年),專門下詔日:“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樂也。
第四,大酺飲酒。是皇帝因改朝換代、冊立太子、公主出嫁等大喜事而下詔,允許人們聚飲的日子。《漢書·義帝紀》載,文帝為施恩于民,大酺之時,“使民得酤酒,五日之內,可群飲也”。
東漢的許慎,在其所著的《說文解字》中,不僅對酒字作了解釋,而且對與酒有關的文字,也作了大量的闡述。他說:“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象古文酉字形,凡酉之屬皆從酉。酉為秋門,萬物巳人,一閉門象也。”“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從水從酉,酉亦聲。一日造也,吉兇所造也。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以上是許慎對酒的解釋。
在《說文解字》一書中,許慎對不同的酒,作了不同的記述。例如:“醪,汁滓酒也,從酉翏聲;醹,厚酒也,從酉需聲,詩曰:酒醴惟醮;醯,濁酒也,從酉盎聲;釀,厚酒也,從酉農聲。”分辨酒的享少了,例如:“酷,酒味厚也,從酉告聲:醰,酒味苦也,從酉覃聲。”形容酒色的有:“酉巿,酒色也,從酉市聲;配,酒色也.從酉己聲;酉弋,酒色也,從酉弋聲;醆,爵也,一日酒濁而微清也,從酉戔聲。”酒的用途不同,解釋也不同:“酌,盛酒行觴也,從酉勺聲;蘸,冠娶禮娶,從酉焦聲。醻,主人進客也,從酉壽聲;酉區,私宴飲也,從酉區聲;酺,王德布大飲酒也,從酉甫聲。”從飲酒的程度解釋說:“醅,醉飽也,從酉音聲;醺,醉也,從酉熏聲。詩日:公尸來燕醺醺;酩,酩酊醉也,從酉名聲。”與制作酒有關的字,如“釀,作酒日釀,從酉襄聲。”與酒有關的職業也作解釋,例如:“醫,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故從酉。王育說,一日醫、病聲酒所以治病也。”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與酉有關的字,共解釋了七十五個。說明漢代時對酒的認識加深了,運用廣泛了,制作復雜了,分類具體了,一句話,酒向前發展了。
漢光武帝劉秀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