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的“洗牌”和調整,酒類經銷商群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無論是心態還是生存現狀,都和過去有了明顯的差別,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銷商群體的整體狀態和地位分層也在逐漸發生改變。走過了迷茫的三年調整期,經銷商不僅要對整個行業有清晰、客觀的認識,對群體本身以及自己所處發展階段和地位也要有更加宏觀的認識,處于不同發展、調整階段的經銷商,所面臨的調整和機遇不同,未來調整的路線也不同。因此,在當前酒業繼續調整的背景下,對經銷商分層研究十分必要。
行業調整期下的經銷商分層
左十年黃金發展時期,整個酒類行業處于上升發展通道,經銷商群體的經營狀況和發展狀態十分理想,其發展層次也很明顯,因此,根據經銷商規模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可以分為五個階層,即規模在5億元以上的“富豪級”經銷商、規模在5000萬~1億元“地主級”經銷商、3000萬~5000萬元的“富農”級經銷商、1000萬~3000萬元的“中農級”經銷商和100萬~500萬元的“中下農級”經銷商。根據銷售規模不同,其特點、面臨的調整和發展需求不同,因而可以“對癥下藥”。
而如今,隨著行業增速的放緩、調整期的持續深入,經銷商群體也面臨很多普遍的困難,比如利潤下滑、市場不動銷、團購發展受阻、新渠道開發難、互聯網沖擊等,都使他們走上了不同的新道路,因此,經銷商調整期的分層不能再單純地以銷售額為標準,而應該在銷售額基礎上,根據其發展的現狀和特征進行分類。根據過去經銷商的五個層次,行業調整期以來,經銷商的發展也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極是“富農”級以上經銷商的發展,由于公司發展基礎較好,其整體主要朝多元化發展,在多元化的調整中,走出一條“康健”之路;另一極是“中農”、“中下農”經銷商的分化和變革,之所以說是分化和變革,是因為這類中小經銷商群體內也出現了分化,一類跟隨大商進行多元化調整,另一類則把握了人眾酒時代機遇,成為了品牌集中化經銷商。
在酒業車輪持續前進的過程中,這兩極經銷商群體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同的層級、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調整方向也決定了他們未來迥異的調整路徑。
“富農”級以上經銷商的多元化升級和轉型
“富農”級以上經銷商由于基礎較好,公司實力較強,無論是資金、品牌還是團隊都比較成熟,受上游廠家洗牌的影響,他們的調整也逐漸偏向多元化升級和轉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這類經銷商有四個特點:第一,經營基礎較好,規模較大,有豐富的社會人脈、品牌、資金和人力資源。第二,在一般地級市,其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上,省會城市則是在5000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幾億元的銷售額。第三,管理制度完善。一般來說,經銷商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業務管理階段,這是經銷商管理最初級階段,公司隊伍構成簡單,老板是多面手,因此,管理也較為簡單粗暴;第二階段是制度管理階段,有的公司有自己的職業經理人,渠道的管理也逐漸完善;第三階段是文化管理階段,這類經銷商的規模已經成型,公司開始企業化管理,內部一般進行事業部管理,同時設有分公司。“富農”級經銷商一般處于制度管理階段以上,因此其公司的管理制度、渠道結構都比較完善,因此,在調整期,其抗風險的能力較強,調整的速度也比較快。第四,實現多元化經營,包括品牌多元化(事業部運作)、品類多元化(葡萄酒、白酒、啤酒、黃酒以及其他特色酒等)。其代理的品牌大都是一二線品牌,品牌資源和網絡渠道都比較豐滿。
未米,多元化大商將是經銷商群體的中流砥柱,成為經銷商群體的主要形態之一。未來5~10年內,在整個經銷商群體中,經銷商的數量將逐漸變少,但質量將會更高。他們規模將變大,也將進行企業化發展,成為大型商貿公司。
當然,這類經銷商公司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由于采取多元化經營的模式,投入的資金、精力等也相對比較分散,因此針對某個產品或品牌操作的專業化程度不夠,勢必會影響到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同時,由于精力有限,市場的精耕細作的力度和廣度也不大,在當下以精耕細作為主的市場運作模式中,不占據相對優勢。第二,資金需求大,無論是多品牌還是多品類運作都需要較大的資金實力,當下行業動銷情況不理想,多產品必定會占用公司更多的資金。第三,難與廠家達成深度合作。一股來說,廠家對經銷商的銷量目標要求高,多元化經銷商不僅不能滿足廠家一品一商的需求,也很難有精力精耕其代理的所有產品,最多重點運作某個產品或品牌。第四,多元化經營對團隊、管理的要求高,這對這類經銷商而言是個挑戰。
要克服這些難題,需要做兩個方面的調整。第一,既多元化又有重點的經營。大而全的覆蓋策略固然好,但沒有重點的運作,也會讓公司失去支撐的力量,因此,重點經營優勢品牌或品類十分重要。第二,實現融資。一般來說,融資有兩種方式,一是小融資,即通過社會融資、銀行貸款等進行資金補充,目前來說,這種方式比較普遍,也是短期融資的方式之一,大部分經銷商公司都在采用這種方式。二是大融資,即向外融資,比如引進戰略合作伙伴(業內或業外均可),實現公司的股份化;與上游企業合作或者資金支持,引進戰略合作等。這類融資適合多元化大商,但操作難度較大。
“中農”、“中下農”經銷商的分化和變革
與“富農級”以上經銷商相對的“中農”、“中下農”經銷商在調整期以來,出現了兩種分化,一類為了減少風險,也走向了多元化發展之路;另一類經銷商依靠某個廠家,集中經營一個品牌。
相比“富農級”以上經銷商,“中農”及“中下農”經銷商的多元化是小而多元化的調整,他們一般代理的是二三線甚至四線產品,也有的是“酒+飲料”的模式,這類經銷商產品多而雜,整體的利潤不高,銷售額也一般。在管理上處于業務管理階段,老板身兼數職,既是管理者也是大業務員,十分辛苦。業務團隊中,人員不多,有些還是親戚,管理難度較大。過去他們追求短期利益,主要銷售高利潤產品,市場渠道不健全,在行業調整期,受到的沖擊很大,只能根據市場需求而多增加產品。他們的存在主要也是上游三四線廠家的需求,因為這類廠家很難與大商合作,只能選擇一些相對規模較小的經銷商。這類經銷商的規模一般在2000萬元以下,甚至更低,而規模在500萬元左右的經銷商,未來生存空間很小,需要全方位轉型。要避免被行業淘汰,首先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優勢資源,集中首個優勢進行發揮。其次,確定主打產品,形成主輔相成的模式。再次,構建零售終端。最后,加強團隊建設,注重老板個人提升。
品牌集中化的經銷商,是指以經營某一個品牌為主的經銷商,主要承擔廠家“物流配送”的職能,甚至一些成為了廠家組織結構的一部分。這類經銷商雖然整體屬于“中農”、“中下農”經銷商,但十分有潛力,其中規模大的經銷商年銷售額可以達到二三億元。從目前來看,這類經銷商的生存狀態不錯,主要得益于市場和廠家。比如牛欄山二鍋頭、老村長、龍江家園等經銷商,由于在大眾酒時代,光瓶酒迎來了發展高潮,因而,其代理商也順勢獲得了發展。品牌集中化的經銷商由于比較“專一”獲得了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患。從優勢來說,品牌集中化經銷商能夠獲得廠家全方位的支持,經銷商本身經營的精力也很集中,團隊的管理相對簡單且專業程度強,因而找對了產品,和時機,將順勢迅速發展。當然過度的集中也會帶來一些劣勢,短期來看,這類經銷商并無近慮,但長期來看,由于一直和一個品牌合作,生意順風順水,因而其發展欲望較小,平臺空間也相應變小,同時,其未來的發展容易受制于廠家,無論是資金還是團隊都很難獨立,未來轉型的難度較大。其實,品牌集中化經銷商是在特殊的時期形成的,在過去,這類經銷商的規模一般不大,且處于初級發展期,而在白酒行業逐漸走向二元化的時期,經銷商抓住其中一元,抓住領導品牌,就能過得很好。當然,要抓住機會,持續與強勢廠家“共舞”,就要練好內功,練就“共舞”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