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市面上的特曲酒,并不代表其酒質完全是頭道酒,因為即便是頭道酒也要經過勾調,調到合適的酒精度才能成為產品,F在的頭曲、特曲之說,多是對酒質的標記,讓消費者便于區別,跟年份酒一樣,屬于一種營銷手段。
產地
中國四川瀘州。位于“天府之國”南部的著名酒城——瀘州,此地依山傍水,氣候溫和,所產老窖特曲、頭曲酒(過去叫瀘州大曲)屬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也是現代的17大名酒(白酒)之一。
歷史
著名于世的瀘州老窖特曲始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據記載,明末 清初瀘州舒姓武舉,在陜西略陽擔任軍職,對當地曲酒十分欣賞,曾多方探求釀酒技藝和設備。清朝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他解甲還鄉時,把當地的萬年酒母、曲 藥、泥樣等材料用竹簍裝上,聘請當地技師,一起回到瀘州,在城南選擇一泥質適合 做酒窖的地方,附近的“龍泉井”水清洌而甘甜,與窖泥相得益彰,于是開設酒坊, 試制曲酒。這就是瀘州的第一個釀酒作坊—舒聚源,也是現在瀘州曲酒廠的前身。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所產曲酒已聞名遐邇。
至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瀘州大曲酒年產量已達10噸左右,名聲傳播全國。1915年,瀘州大曲酒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國際名酒一等金質獎章和獎狀,從而獲得了國際的聲譽。1916年至1926年 間相繼獲南洋勸業會,勸業會一等獎章,上海展覽會甲等獎狀。但在漫長的舊中國,瀘州大曲酒的生產并沒有得到更大的發展。
新中國建立后,分散的小糟坊組織起來成為今天的瀘州曲酒廠,產量和質量蒸蒸日上。 1952年,在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四大名酒之一。老窖特曲酒1953年即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之一,在全國五屆評酒會上蟬聯國家名酒的稱號,并獲得金質獎章。
瀘州老窖特曲酒不僅為國內廣大群眾所喜愛,而且暢銷于歐、亞諸國,受到普遍歡迎,特別為東南亞各國人民和僑胞所欣賞,在國際市場上成為質量穩定的名酒,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傳說
傳說公元225年,諸葛亮屯軍瀘州古城江陽,適遇瘟病流行。他叫人采集草藥百味,制成曲藥,用城南龍泉水釀制成酒,令軍民飲之以避瘟疫。到了宋代,這里的釀酒業已經相當繁榮了。
釀造方法
瀘州曲酒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優質糯高粱,用小麥制曲,大曲有特殊的質量標準,釀造用水為龍泉井水和沱江水,釀造工藝是傳統的混蒸連續發酵法。蒸餾得酒后,再用“麻壇”貯存一、二年,最后通過細致的評嘗和勾兌,達到固定的標準,方能出廠,保證了老窖特曲的品質和獨特風格。
特色
瀘州老窖特曲是我國享有盛譽的名酒之一,素以“醇香濃郁,清洌甘爽,回味悠長,飲后尤香”的獨特風格,聞名古今,暢銷中外。此酒無色透明,窖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后尤香,回味悠長。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四大特色,酒度有38度、42度、52度、60度三種。華羅庚題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今無憂,特曲是嘗;產自瀘州,甘洌芬芳!
瀘州老窖特曲酒,所以具有獨特的風格,關鍵在于發酵的窖齡長,是真正的老窖。老窖的特點是在建窖時有特殊的結構要求,經過長期使用,泥池出現紅綠彩色,泥性成軟體,并產生奇異的香氣,此時,發酵醅與酒窖泥接觸,蒸餾出的酒也就有了濃郁的香氣,這樣的窖就可稱為老窖了。隨著窖齡的增長,釀出的酒其品質也不斷提高。百年老窖釀成的酒才被認為是合乎理想的佳品美酒。據史載,瀘州曲酒廠最老的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窖齡,風貌依舊,令人神往,游人莫不以一睹為幸。
在濃香型白酒陣營中,特曲代表著最好的酒品,特曲已經成為消費市場上一個相對成熟的消費品類。如今郎牌特曲之橫空出世,絕不是郎酒集團盲目之擴張,而是在對濃香產品釀造技術爛熟于心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的順勢而為!作為濃香型白酒品質的綜合代表,作為老名酒的郎酒推出的郎牌特曲,必將以品質取勝!
產區
百年郎酒產自川黔交界赤水河畔的二郎鎮,這里民風純樸,風景秀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溫潤的氣候條件,為百年郎酒的釀制創造了一個天然、純樸、無公害、無污染的生態環境;而純粹、純潔的郎泉水為百年郎酒的肌體注入了健康的“血脈”。百年傳承的釀造工藝,加之數十年的天寶洞藏存儲,催生出百年郎酒“醬香突出、醇厚凈爽、優雅細膩、回味悠長、空杯留香久”的獨特風格。
系列
T3:鴿血紅 代表 熱情濃烈 寓意:三生萬物
T6:寶石藍 代表 聲韻悠揚 寓意:六六大順
T9:紫檀黑 代表 睿智內斂 寓意:九五之尊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