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世界上三大酒文化古國之一,里金歷經數千年的滄桑巨變,今天,中國酒仍以其精湛的工藝,獨特的風格和最大的產銷量而馳名世界,中國酒文化更以其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內容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獨領風騷,來感受純正酒文化帶來的魅力。
酒文化不僅通過物的部分———酒來表現,更多的是通過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中所獲得的品格和行為方法,以及由此所積聚起來的風俗、禮儀、意識等的復合體表現出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文化的內容也愈來愈豐富。
首先,中國酒文化所體現的是一種高層次物質需求或精神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只有當生存需要得到保證以后才會去追求酒類消費。所以酒類消費所蘊含的是一種高級物質享受或精神享受,是一種文化價值為基礎的“感性商品”。
其次,中國酒文化內容的廣泛性和表現的多層面性。酒文化表現在釀酒技術和工藝的探索改進上,幾千年的經驗積累,既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科技門類,也是釀酒工藝的歷史文化積淀;在飲酒器具上,五花八門的酒器反映了人們在陶瓷工藝、燒制技術及美術鑒賞等方面的歷史進程,讓人們從另一側面去闡釋和感懷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民間飲酒,敬神祭祀禮制,長幼尊卑有法度等酒禮酒俗,莫不是酒文化的最直接表現;中國文學史上歷代墨客騷人的酒文、酒賦、酒詩、酒詞、酒歌、酒曲等,給后世留下了令人擊節贊嘆的文學精品。故有“酒是中國文學的酵母”之說。
再次,中國酒文化的含蓄性和約束性。由于中國酒文化受儒家倫理道德的影響,形成了以“酒禮”、“酒德”為主要內容的儒家型酒文化思想,把酒當作是禮儀的象征,飲酒活動是人們學禮、施禮,進而達到人、天合一的一個重要途徑。因而,孔子曾提出酒德是“唯酒無量,不及亂”,即飲酒的多少各人不同,沒有具體數量的限制,但飲酒之后要保持神志清醒,不放蕩形骸,否則便是無酒德了。
還有,中國酒文化的懷舊性。酒的生產或消費,都被傳統酒文化刻上了深深的歷史烙印,至今仍絕對地影響著人們的酒類生產方式和消費習慣。如人們普遍認為“酒是陳的香”,習慣喝濃香型酒的就不喜歡醬香型酒等,這是大多數人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而表現出的固有慣性。這種明顯的慣性,是酒文化懷舊的表現。
1、酒文化的概念。“酒文化”一詞,是由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教授提出來的。關于酒文化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1994年。蕭家成提出:“酒文化就是指圍繞著酒這個中心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的、技藝的、精神的、習俗的、心理的、行為的現象的總和......。
2、中國釀酒歷史。關于酒的起源,長期以來一直有杜康發明造酒(距今約4100年)、儀銶發明造酒(比杜康早1000年)之說。
3、酒于傳統文化。中國酒文化是中國酒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互動的產物,二者在同一個時代—炎黃時代、同一個基礎—原始農業經基礎之上產生,在西周是逐步發展成熟,數千年來,一直結伴發展,互相促進,從未停息;中國酒傳統文化的聯系,實質上是一種重農業文化的反映‘中國酒之所以歷經數千年的滄桑巨變而不衰,中國酒文化之所以在世界酒文化中獨領風騷,根本原因酒在于中國酒從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無窮無盡的物質財富和精神營養。
4、各民族酒風酒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酒和各具特色的酒風俗,中華民族酒文化就是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各兄弟民族在內的酒文化的集合體,因此更加顯得博大宏富,異彩紛呈。學者們一致認為,中國飲酒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中的一個共同現象,它具有很廣泛的社會性和人民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今天我們研究各民族的酒風酒俗,應該抱著相互學習、取長補斷、移風接俗的態度,以達到促進民族團結和文明進步的目的。
5、酒的美學特征。學者們認為馬廄在更高的文化層面上有著鮮明的美感特征,有的學者用品酒、飲酒時獲得的美感愉悅說明了這一典。酒的美學內涵可分為結構美、個性美、風味美、意境美。香乃酒之形,味乃酒之混魂,觸乃酒之體,三者共同構成酒的結構美特征。許多學者提出,注意挖掘酒的美感特征,從人類低級的生存需要向更高級審美需求發展,有利于提高釀酒、飲酒的文化品位,促進酒業的健康發展。
真正純正的酒文化就是以上這樣的,如今中國酒文化研究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更需要我們對純正的中國酒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上一篇:白酒文化和紅酒文化到底差在哪?
下一篇:中國酒文化之談談酒文化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