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賓是中國酒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釀酒歷史悠久。從宜賓漢代墓葬及古窖池出土的酒史文物中,有銅壺、銅錐斗、銅勺等,釀酒、盛酒、取酒、溫酒、飲酒等各類酒器齊備。同時還出土了眾多的陶制酒器,證明宜賓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
在漢畫像磚上,也閃耀著酒文化的光彩。在宜賓出土的漢代畫像磚,其中“釀酒”、“酒舍”、“宴飲”、“酒廬”等畫像磚,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那個時代酒的生產、銷售、消費的各個環節,表明酒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進入并作用于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
宜賓縣公子山墓中石棺上有一幅浮雕“廚炊宴飲圖”(宜賓博物館現存拓片)。壁上懸掛著豬腿、雞、魚、菜藍,一廚師立于案桌正舉刀宰魚;右面桌旁各坐一人,左面一人背插扇子,左手舉杯,右手持勺,主客二人對座,正舉杯勸酒。據考,此圖像是驛站里招待使者宴飲時的場面。
宜賓市山谷祠巖墓中,還出土一個沽酒的陶俑。他身著奴仆裝束,手提小陶罐,入市買酒。沽酒俑的出現,說明當時已有酒的生產和銷售,酒已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