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后黃袍加身,容登大寶,從昔日重臣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龍椅之后,趙匡胤卻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擔心歷史會重演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當年的做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趙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效小兒女情狀,象失戀了一般唉聲嘆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后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并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這也開啟了宋朝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宋太祖的做法后來一直為其后輩沿用,三軍統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在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向來有效,拳頭就是硬道理。宋朝在這方面的表現在歷史上提供了一個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說是反面教材。若論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宋朝遠勝秦漢,甚至與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讓。然而宋朝的軍事實力卻不敢恭維,屢屢被起步于奴隸社會的遼、西夏、金、蒙古所擊敗。這種國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終于導致了宋朝的滅亡。可見,生存權都保證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這些后果,都起始于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所以這一場酒局,雖然政治影響力極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負面作用,無論如何是不能讓它進入前五的。
上一篇:歷史上最早的酒
下一篇:十大酒局之三國江東群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