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在我國有著7000多年的歷史,被公認為世界酒的故鄉。酒從誕生開始,就擺脫了純粹具體“物”的狀態,從黃帝造酒說、上天造酒說到杜康造酒說,從儀狄獻酒到杯酒釋兵權,從1915年巴拿馬奪金到茅臺外交,酒就與人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緊密相連,逐漸積淀升華成一種精神范疇的“白酒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讓很多人義無反顧的追隨。
文化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更頻繁而普遍地布藏在日常的生活風習中,酒文化也是如此。喝酒者和參加飲宴的人并不以酒文化的擔隨者而出現,但傳統的飲宴禮俗,約定俗成的聚飲方式,乃至與酒有關的各種行為心態,無不或隱或顯地呈示中國文的特有色彩。有的有淵源蹤跡可尋,有的已是成了集體無意識那樣的精神積淀,只有深諳中國酒文化的人才能有所意識。這些表現于日常生活習慣中的酒文化的內容,又和中國大文化的各大體系犬牙交錯,并曲曲折折通向以儒道佛思想為支柱的中國民族精神的底蘊。從這個意義上說,酒文化不但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又是從整體上認識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角度。
政治、軍事活動中,不管是握手言歡還是刀光劍影,離不開酒,仕農工商日常生活上也少不了酒,至于說到詩人、藝術家們更是要借助酒力,一展才華!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后二月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后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因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中國是世界上三大酒文化古國之一,里金歷經數千年的滄桑巨變,今天,中國酒仍以其精湛的工藝,獨特的風格和最大的產銷量而馳名世界,中國酒文化更以其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蘊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獨領風騷,對中國歷代酒業發展和國計民生發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建國五十年來,隨著中國酒業的迅速發展,人們逐步認識到中國酒文化這座歷史文化寶藏的珍貴價值,同時對它不斷地進行豐富擴充和開發利用,使它在促進全國酒業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五十年來,中國的酒文化研究事業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使1949-986年,以工藝改革和技術進步為主要內容;第二階段是1987年至今,文化、科技與市場三方面研究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對酒文化進行全面研究。
中國人飲酒,不是為了飲酒而飲酒,更多的是為精神生活,講究“酒禮”、“酒德”,講究天、地、人的合一,注重飲酒的情趣,在飲酒的同時輔之以賦詩作令、猜謎及各種游戲活動,把飲酒升華為高級精神活動。
上一篇:你不知道的酒歷史之地瓜酒歷史
下一篇:深入淺出了解醬瓶茅臺酒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