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孫權不僅很注意以酒試才,而且還以酒求教。在《三國志·費祎傳》注中引胡沖《吳歷》記載說:費祎少言語,孫權則“別酌好酒”請他喝,等到他喝得差不多了,才乘機“問以國事,并論當世之務”。孫權向魯肅問國事時.也是“合榻以飲,密請教”,魯肅也是數杯酒下肚之后才詳陳時務,指出漢室不可興,曹氏不能除,只能“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孫權是乘魯肅酒興,引出了魯肅詳陳時務,而魯肅也用同樣方法來考察呂蒙統率全軍的才略。魯肅過去并不十分重視呂蒙,在他接替周瑜統帥全軍時,有一次宴飲中,呂蒙喝得有些醉意了,借著酒勁暢論時事,聽到呂蒙一番言論,魯肅才改變了對呂蒙的看法,他拍著呂蒙的肩,贊賞地說:“呂子明,我不知道你有這么大的才能!”
建安元年,劉備被呂布擊敗,不得已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勸曹操殺劉備。曹操開始不想殺他,擔心“殺一人而失天下人心”。同時也想爭取劉備,考察一下劉備有沒有宏圖大志,所以在許昌九曲河畔的青梅亭中置酒對飲。在曹操是想借酒試探,而劉備則是心懷恐懼而借酒藏匿其鋒芒,所以當曹操說了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時,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連手中的筷子都掉了。劉備的韜晦之計果然奏效,曹操沒有識破劉備,競被他掩飾過去,劉備不僅得以暫時棲身于曹營,且最終帶兵出走,成了曹操的主要對手。這個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一直為后世所傳誦。
在政治和軍事斗爭中,酒也起到了極其微妙的作用,或以酒解仇,或以酒施恩,或以酒壯軍威,或以酒鼓斗志。總之,在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手中,酒具有一種非同尋常的魅力。
漢高祖劉邦斬蛇的故事被傳揚得熱熱鬧鬧,似乎劉邦有異乎尋常的膽量和勇氣。其實這位漢高祖的膽子未必有那么大,他不過是借著酒勁才奮起直前,把擋在路中的白蛇殺死罷了。
南北朝時期,北齊神武帝有一員大將叫彭樂,在西征寧文泰時,彭樂乘醉沖入敵陣,當他“被刺腸出”時,競能把腸子重塞進肚內,“內之不盡”則“截而復戰”,這一役殺得宇文泰大敗。
后周世宗柴榮即位之初,北漢劉崇勾結遼兵來攻。后周的軍隊看見北漢和遼軍來勢兇猛而一觸即潰,打了大敗仗。柴榮表面上似乎并不介意,第二天,卻“置酒軍中”,飲宴中將臨陣脫逃的將軍立斬于纛下,補拜另一些人為將,明日再戰“聲威于是大震”,一鼓而取得高平大捷,使劉崇從此一蹶不振。
大書法家顏真卿當平原郡太守的時候,用酒來麻痹安祿山。他覺察到安祿山必叛反,就假說將有大雨,令將士、百姓等“增埤繕障,儲廩備材”,同時自己天天與賓客泛舟飲宴,使安祿山一點也沒有疑心他。等到安祿山叛反了之后,河南雖然全部落入安祿山的手中,而平原郡卻能得以保全。對于這件事唐玄宗也十分贊賞。
元朝的鐵哥也是一個善于用酒來使敵人上當而巧妙解圍的人。元世祖忽必烈征討乃顏時,率軍剛剛到了撒兒都,立腳未穩,不料塔不臺率領的叛軍就直撲忽必烈的中軍而來。在這個危急的時刻,資善大夫鐵哥利用飲酒巧設疑兵計。他讓忽必烈“大張曲蓋,高坐胡床”,而他十分鎮靜地向忽必烈進酒,一副胸有成竹、悠閑自得的神氣。塔不臺一見到這種情況,就疑心忽必烈一定有埋伏,是在引自己上套,于是他沒敢進攻,反而引軍退去。鐵哥就這樣巧妙地化險為夷了。
歷代農民起義,也都是利用酒來組織結盟的。方臘起義之前,據方勺《青谿寇軌》記載說,方臘“陰聚貧乏游手之徒”“椎牛灑酒,召……百余人會飲,酒數行后”,借著大家酒興正濃,歷陳朝廷腐敗,外患憑凌,民不聊生,激起大家的義憤,遂相繼起義,很快就造成了使朝廷震動的局面。李自成在崇禎元年,天降大雪,便抓住時機對眾人說:“如此世界,賄賂公行,文官必由七篇文字,武安必由策論,吾曹不知書,安敢妄希如此。或者取皇帝,未可知也!贝蠹衣犃怂脑,就群情激昂地說:“愿哥為之!”李白成就是這樣巧妙利用飲酒動員群眾,準備起義。
在政治上,統治者用酒作為鞏固自己的權力的手段,歷史上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疤婊实畚r,嘗被酒人南京高辛廟”,廟里有竹簽.趙匡胤醉中抽簽,“一擲而得圣筊”。大概也就是在這時他萌發了當皇帝的念頭!敖≡甏赫鹿锩,師次陳橋驛,“太祖醉臥”,諸將“以黃袍加太祖身……稱萬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當時太祖是不是真醉呢?恐怕不是,他不過利用酒搞一武裝奪權罷了。正因為他是搞軍事政變上臺的,所以他特別警惕別人會不會照方抓藥,于是便演出一幕杯酒釋兵權的歷史劇。太祖受命之初,曾問趙普:“吾欲定長久之計。其道若何?”趙普答:“今若治之,當先奪其柄,收其精兵,則天下安矣!壁w普的這個主意正合他的心意,于是太祖就召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北宋邵伯溫《聞見錄》卷一中,詳細記述了事件的經過:
帝屏左右,謂之曰:“吾資爾曹力多矣!然為天子,亦殊艱難,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會終夕未嘗敢安臥而寢也!笔匦诺葐柶涔,上曰:“此豈難知?所謂天位者,眾亦欲居之!笔匦诺冉灶D首曰:“陛下何為又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誰敢復有異心!”上曰:“不然,汝曹雖無異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貴何?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皆泣涕曰:“臣等愚有及此,惟陛下哀憐,示以可生之道!鄙显唬骸叭松绨遵x過隙耳!所謂富貴,不過欲得金帛,厚自娛樂,使子孫顯榮而以。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天命,君臣之間,兩無疑猜,上下相安,不亦樂乎?”守信等皆頓首曰:“陛下念臣及此,幸甚!”明日,皆稱病,請解兵權,上許之。
趙匡胤利用酒搞了個黃袍加身,登上了皇帝的的寶座,又利用酒,收回兵權,達到了攬軍權于一身的目的。酒在趙匡胤的手中的作用,真是巧妙到極點。
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和秦穆公都曾非常巧妙地利用酒來籠絡人心。楚莊王有一個叫唐狡的部將,對莊王的愛妾許姬姜存有非分之想。在一次酒筵中,蠟燭突然熄滅,唐狡乘機拽了許姬姜一把,許姬姜順手摘下他帽子上的纓,并請莊王下令點上蠟燭,查找帽子上的無纓者問罪。楚莊王卻宣布“從寡人飲者,纓不絕不飲”,把所有人的帽纓都摘掉,就這樣把唐狡的非禮行為遮掩了過去。后來楚國攻打鄭國,唐狡率眾長驅直入,打了勝仗,楚莊王要賞他,他才說起在酒筵上的不軌者就是自己,蒙莊王不殺之恩,所以舍命相報。
秦穆公也曾用酒贏得人心。有一次秦穆公丟了一匹他所喜愛的駿馬,結果卻發現自己心愛的馬被人殺掉,而且正要吃馬肉。當秦穆公說這是他的馬時,大家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這時秦穆公反而說:“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傷人!闭f完拿來酒給人們喝。三年以后,晉國攻秦穆公,把他包圍了。那些殺了秦穆公的馬的人們相互說:“可以出死報食馬得酒之恩矣!”于是打破重圍,使秦穆公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