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喝酒,打了呂布的丈人曹豹,結果曹豹一不做二不休,引呂布來襲取徐州。《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詳細報道了當時的情形,成為中國文學作品中非常經典的酒文化故事。
張飛大怒,慌忙披掛,綽了丈八蛇矛;才出府門上得馬時,呂布軍馬已到,正與相迎。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顧了。
酒后駕駛的張飛如何敵得過交警呂布,能跑掉就算是不錯了。不然扣車扣人扣分外加吊銷駕照,那才叫郁悶呢。
其實張飛酒駕的歷史相當早,在《三國演義》第二回的報道中就曾提到:
卻說張飛飲了數杯悶酒,乘馬從館驛前過,見五六十個老人,皆在門前痛哭。飛問其故,眾老人答曰:“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公;我等皆來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門人趕打!”張飛大怒,睜圓環眼,咬碎鋼牙,滾鞍下馬,徑入館驛……
這次酒駕雖然沒有直接導致交通事故,但張飛“停車”后傷人,暴打督郵的事件,直接導致劉備等人被官府通輯,危險性更甚于普通交通事故,諸君當引以為戒。
酒和男人,總有著一種不解之緣,就連交警呂布也不例外。呂布被曹操圍在下邳時,終日與妻妾飲酒解悶,結果等呂布準備親自將女兒送到求親的袁術那去時,卻被曹軍擋住殺不出去,完全沒有了溫侯當年“飛將”的風采,據考證,呂布想護送女兒出境當晚,也是喝了不少酒的,看來,縱然是越野賽冠軍,酒后駕駛時也很難沖破交警的重重攔截啊。
于是乎呂布只能一賭氣,攔吧,查吧,爺們今天不走了,你怎么著吧,咱回家接著喝!可他畢竟還是開車出了門啊,有違章記錄為證,不久交警大隊長曹操領人上門,直接扣人扣車扣分,順帶在白樓門永久吊銷了呂司機的駕照。
這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就連張飛這樣的主也在暗暗琢磨著是不是該戒酒了。可偏就有不信邪的,袁紹的大將淳于瓊就是個例子,官渡之戰,他奉命把守差一點就成了奧運場館的烏巢,結果呢,天天喝酒,酒后駕駛甚至醉酒駕駛的事肯定沒少干,結果被曹操偷襲得手,吃了大虧。烏巢自打被燒之后,自此也無力再與鳥巢爭奧運主會館的名份,只能黯自神傷了。
前面說的酒駕者都是些粗人,但這絕不代表文質彬彬的人物就不會酒后駕駛了,舉個例子,劉備劉皇叔,趙云趙帥哥,這二位就同時犯過錯,所謂君臣俱失啊。有人問這是怎么回事?聽俺慢慢講來。
想當年,劉表請大伙喝酒,中途劉備得知有人要找他麻煩,結果不顧酒至半酣,急著就要駕他那新買的白色寶馬走,結果荒郊野嶺的找不著路,虧得是寶馬性能好啊,沖過檀溪,還幸運地遇到了賣醒酒藥的司馬徽,不然讓襄陽警方抓住,麻煩也是大大的。
至于趙云嘛,酒席中發現劉備不見了,一下慌了神,這保鏢當的,光顧喝酒了,一時也是六神無主,他比劉備酒量要好,能找著路,可找不著人,實在沒辦法,只好回去睡了一夜,等酒醒了才帶著人才到司馬徽莊子上找著劉備。打這以后,趙云就很少喝酒了。
相比趙云,同樣身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的許禇就顯得不那么自律了。《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就記載了被曹操派去押糧的許禇,因為貪杯,結果在路上遇上了新任交警大隊長張飛,要知道張飛也是個好酒的主,但看到許大胖子酒后駕駛的張狂勁更甚自己當年,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上來直接就要扣車,這可是曹操的糧車啊,許禇哪里肯,兩人肯起手來,結果醉酒的許禇被張飛用警棍擊中肩膀,住了許久的院就不提了,關鍵是打這以后,小許發現自己不怎么討領導喜歡了,這就很不值得了。
說完這些負面的,也說個正面的吧。
相比呂布、張飛、許禇之流,作為同樣擁有A1駕照的超一流高手,關羽絕對是司機們的典范,《三國演義》一開篇,關羽剛出場的一個特寫鏡頭便是停車后進入村中酒店的場景--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接著便結識了劉備和張飛。
你想想,哥仨這天肯定沒少喝酒啊,而且他們是第二天才到桃園結拜兄弟的,那么當天喝完酒以后,保不準要開車回家,瞧瞧,酒后駕駛了吧。事實卻絕非如此,關二哥是何等潔身自好的人啊,根據劉備的回憶,在見到關羽之前,他是先結識了張飛,兩人已經喝開了,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這個大漢便是關羽。
請注意關羽進店前的一個關鍵性動作--推著一輛車子,即,在喝酒之前,關羽就已經不開車,而是推車過來,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喝完酒后,他仍然是推著車回去的!當然,不排除關羽當時推的是輛自行車或者摩托車,但同時也不能排除關羽推的是一輛寶馬或大奔,總而言之,沒有酒駕,這個才是關鍵。
或許有朋友還不太服氣,那不妨再舉一例,絕對鐵證如山,不容置疑。
想當年,汜水關前,十八鎮諸侯縱馬揚鞭,卷起塵土一片,殺氣沖天。
不料,華雄輕取鮑忠,大敗孫堅,連斬俞涉、潘鳳,可謂是大跌眼鏡、大倒熱爐。
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急之時,關羽挺身而出,誓斬華雄。關羽出戰之前,曹操讓人“釃熱酒一杯”,瞧瞧,酒來了哈。若是平常人,礙于面子,多半是要喝掉,這也是許多酒駕發生的原因之一,可關二哥的表現卻是令人景仰的,據目擊者說,關羽很深情地望著曹操說:“操,哥們今天不是不給面子,有公務在身,最近查得嚴,一杯都不行。”可曹操是何等人,三國著名的勸酒高人啊,最后逼得關羽沒辦法,一咬牙,說了句:“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之后發生了什么,也不用我介紹了,“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就此誕生(不得不佩服曹操啊,一杯酒就逼得關羽使出絕招,后來一合刺顏良于馬下也多少跟曹操有關,相當狠毒啊)。
后人追思關羽的時候,很喜歡用“溫酒斬華雄”來體現關羽的武藝,但個人以為,這個故事更能體現的是關羽的酒品、酒格、酒德,往深了說,也體現了關羽的人品和人格魅力。
上一篇:酒文化:說說古人死亡前喝的“上路酒”
下一篇:酒文化:品位崇州軍酒文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