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處
趙匡胤是歷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皇帝,他也是最會利用酒來為自己服務的皇帝。《宋史》在太祖本紀巾曾記載:“宋太祖起介胄之中。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趙匡胤為人寬厚仁慈,豪俠仗義,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愛好騎射和練武,并練出一身的好武藝,并白創太祖長拳,為中國武術界的六大名拳之一。他還是一個勤學不倦的皇帝。存他幼年時就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總是手不釋卷。趙匡胤注意自身的修養和品行,有民間故事說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千里送京娘”。20多歲的趙匡胤千里步行保護一個無助的漂亮女孩回家,一路細心呵護,冰清雪白纖毫無染,可見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宋太祖像
960年,任歸德節度使、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經歷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后,一條大棒平定天下,成了宋朝的第一個皇帝。因為曾經有過民間底層生活的痛苦經歷,趙匡胤對老百姓的苦難有切身的體會,因此對百姓的生計問題十分關注。當天下初定,他馬上就實行了寬減徭役的政策,以便農民很好的休養生息,并大力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
趙匡胤非常仁慈,統一中國后對所有被他滅掉的君主,都沒有像歷代前朝一樣進行殺戮,而是都待遇優厚地供養起來。而使他感到對國家政權安全構成威脅的,那些聲望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將,為了防患于未然,趙匡胤不忘情義,別出心裁,實施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一杯酒,少了猜忌和陰謀,少了血腥和刀光,無怪乎范仲淹曾由衷地說:“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范仲淹年譜·慶歷三年》)清代的王夫之也說:“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一、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宋論》)趙匡胤一向器量寬宏,從不以殺戮服人。有一次,趙匡胤設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個叫王著的翰林學士,原是后周的臣子,因思念故豐而喝醉了酒,感情失去控制,當眾耍起酒瘋。酒宴中的群臣都很為他擔心,太祖卻依然談笑自若,沒有一毫怪罪,只是命人將他攙扶出去好好休息。王著這時在屏風后面大聲痛哭,不肯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彈劾王著,說他昨天當眾人哭,思念周世宗,就是對當朝的不敬,依法應當嚴懲。太祖卻寬厚地說:“他喝酒喝醉了,失去了控制。我曾和他同在世宗朝為臣,熟悉他的書生脾氣。哭哭故主,也是人之常情,不會出什么大問題,就讓他去吧。
雪夜訪普圖
此圖描寫宋太祖趙匡胤雪夜訪趙普的歷史故事。在門庭寬敞、屋宇數重的樞密副使府內,前廳正中二人圍爐而坐。上首坐的是宋太祖趙匡胤,他頭扎巾帽,身穿盤領窄袖袍服,腰束錦帶,身材魁偉,氣度不凡,其莊嚴的表情,側首聆聽的姿態,恰當地表現了深夜訪賢、商議國家大事的儀態和心境。身著便服的樞密副使趙普在下首側坐,恭謙地侃侃而談,細致地刻畫出了他誠懇獻策的謀臣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