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南唐最后一個君主,他的詞風格柔靡,深情自然,婉約曲致,深受后代讀者所喜愛。
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國君。于宋建隆二年(961)繼位,史稱李后主。有記載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當政前每天只是以讀書寫詞為樂。
南唐后主李煜像
李煜是個才華橫溢的帝王,有評論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屠,為高談,不恤政事。”但他善于書畫,擅長詩詞,通曉音律,是歷史上最為有名的帝王詞人。他淡于功名權利,在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經奉大宋為正朔,多次派員入宋朝進貢。李煜心無大志,樂于偏安于
江南一隅,每日詩酒、歌舞、文章。在所寫詞《浣溪沙》里忘情地吟誦道:“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在《玉樓春》中,李煜描寫了自己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每日里飲酒賦詞,不去理會天下的兵兇勢危,做自己的開心帝王。在974年,宋開寶七年,宋太祖屢次要求李煜北上,李煜都以各種理由推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太祖派曹彬帶兵南下。第二年十一月,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
李煜降宋后,亡國的深痛和對往事的追憶縈繞心頭,詩酒王侯的生活恍若一夢,讓他倍感沉痛入骨。特別是宋太祖去世,宋太宗趙匡義即位之后,趙匡義多次強留他的妻子小周后于宮中。宋代畫家還繪有《熙陵幸小周后圖》,在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中描述:“宋入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代的馮海粟也在圖上題詩:“江南剩得李花,也被君王強
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可見這樣的屈辱使李煜陷在極度的痛苦和郁悶之中,并寫下傳世的《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詞。但是詞里卻少了那些浮靡之氣,沒有了歌舞詩酒,只有內心的哀嘆,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故國,往事夢里重歸的感人情景。
978年,李煜受到宋太宗猜忌,宋太宗命徐鉉來刺探李煜,蒙在鼓里的李煜對徐鉉無奈的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現在想起悔之不已!”徐鉉回去后就向宋太宗稟告,為人褊狹陰狠的宋太宗聽后大怒。據宋代王錘的《默記》一文記載,李煜是因為寫“故國不堪回首”和“一江春水向東流”等詞而被宋太宗用牽機藥酒所毒殺。曾經無意江山,耽于詩酒,最后還是因為詩酒失去江山,以致死于一杯毒酒。在李煜中毒死后,被葬于洛陽北邙山,他的妻子小周后悲痛欲絕,不久也傷心而死。
重屏會棋圖
《重屏會棋圖》,五代十國時期周文矩的作品。畫中內容為,南唐中主李璟與其諸兄弟下棋。因畫中有屏,屏中有畫,故得名“重屏會棋圖”。據說南唐中主李璟愛下棋,因而對政事少有處理,有一次因大將軍當朝戒言,故有收斂。可惜李璟棋癮太大屢有反復,被李煜所察覺,于是重金請當時居于南唐的周文矩繪了這張“重屏會棋圖”。
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李煜的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成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詞人,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煜失去了江山生命,卻在中國詞史上被稱為“千古詞帝”,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