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人的飲食中,飲酒是很普遍的習俗,客家人年長的會飲,年小的也會飲,有的客家地區在盛夏時還以酒代茶,普遍飲用。至于節慶佳日、喜慶壽誕上、酒是缺少不了的助興飲品,而黃酒,是客家人最擅長釀造也是最鐘愛的酒類。
客家黃酒文化內涵
心靈手巧的客家婦女,用普普通通的糯米,加上普普通通的發酵酒餅,再加上普普通通的制作工藝,釀制出不同尋常、香氣四溢、清純甜潤而略帶酒味的客家黃酒(有的地方又叫水酒)。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習俗中,逢年過節、婚慶壽誕等紅白喜事都要擺各種各樣的筵席招待親友,并把擺筵席宴賓客稱之為“請酒”或叫作“做酒”,如“滿月酒”、“結婚酒”、“轎下酒”、“升學酒”、“添丁酒”等等。在客家農村不管任何宴席,都必定備有黃酒。這種“酒文化”的現象,在客家人的現實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在客家人的婚禮習俗中,黃酒是女方回贈男方的重要禮品之一,女方親自釀制好客家黃酒,然后和其他的禮品裝在一起,并用扁擔挑送至男方家中,稱為送酒擔。此外,如果哪戶人家生了小孩,婆婆家要準備公雞一只,鞭炮一掛,并釀制上好的客家黃酒,送往女方娘家報喜,這時候的客家黃酒被稱為報姜酒。
客家黃酒采用當地特有的發酵菌種,其特殊的氣候環境和土壤水質都對黃酒的釀造起到關鍵性的影響。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有著釀制黃酒的習俗,每逢過節或者辦喜事,客家黃酒是必不可少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