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證的人類的進化歷史就有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有史記記載的人類文明也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上。中國的人工釀酒起于何時,現在還無法確定,這應該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也不是一個人就能發明出來的,應該是整個民族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探索的結果,是集體智慧遠遠高于猿猴,何況人類也經歷過猿猴的進化時期,更大的可能是人類從猿人時期一直口耳相傳下來的。不過酒的大量生產釀制離不開容器,所以酒的快速發展應該與古老的陶瓷容器緊密相連,否則不管怎么考古也無法留下酒的痕跡。陶瓷制造業的發展推動了釀造業的進步,人們制作了各種精細的陶瓷器具,義工家庭釀制酒類只用,盛載各種酒類并使好酒能夠長期保存。
酒存在的歷史悠久,卻很少有確鑿的文字和實物證據可以證明,因而只好依托于現代科技,在考古中去發現并探究歷史的源流。
賈湖遺址中的酒文化遺存
大汶口文化紅陶獸形壺
此壺夾砂紅陶質,通體施紅色陶衣;呈豬形,圓面聳耳,拱鼻,張口,四足,短尾上翹,耳穿小孔,背裝提手,尾根一筒形口,可受水,嘴可注水,體肥壯,好像正在張著嘴巴向它的主人乞討食物。盡管因實用需要在獸背上加安了一個提手和一個注水口,但仍不妨礙其憨態可掬的生動形象。全器構思巧妙,造型生動,饒有趣味。
人們對位于河南舞陽的賈湖遺址進行了幾年(1984~1987)的大規模發掘后,發現了距今約9000年的世界上最早的樂器、最早的酒、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從而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2004年12月7目,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學報公布了根據中科大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對賈湖出土的陶器進行研究分析的成果表明距今,9000年前的賈湖人已開始釀酒,其成分主要是稻米、山楂、蜂蜜、葡萄等。科學證實了在新石器時代,我們古人掌握了粟、稷等谷物的種植技術,已經會釀酒了。據說這一古老的配方已復制成功,應該可以釀制出9000年前的酒,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當時人的技術和口味了。
神農時代的酒文化
在距今大約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也就是神農時代,我們的先祖從采集、漁獵的生活方式過渡到農耕的生活方式。他們已經在黃河流域的中游地區定居,開始了比較穩定的農耕生活,也為酒釀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保證。《淮南子》中有“酒之美,始于未耜”的說法,是說釀造美酒,是在耕耘土地之后才開始的。在分布廣泛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在三星堆遺址中,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陶罐陶杯制作比較精美,從而可以推斷酒的釀制工藝。裴李崗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遺址大概在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這兩處遺址當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可見,當時已經存在酒器,足以說明飲酒歷史之長。
河南舞陽出土的骨笛
舞陽骨笛,賈湖新石器時代,中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樂器,河南省博物院館藏文物。制樂釀酒,賈湖人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炎帝神農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