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侗族非常喜歡喝酒,日常生活中總是要喝上幾杯,來客和節日更是離不開酒,常常通過暢飲高歌來表達深厚情誼,所謂“無酒不成禮義”在貴州侗族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另家人飲酒時非常講究酒禮酒規,酒禮滲透到宗教祭典、人生禮儀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獨特的貴州侗族酒文化特色。
侗家遇酒必歌,酒與歌相生相伴,并由此衍生了豐富多彩的酒歌。其種類有三朝歌、滿月歌、周歲歌、好事歌(包括迎親歌、伴嫁酒、釀海歌)、賀新婚歌、祝壽歌、留客歌等等。
凡有喜慶,以歌相賀的同時還要致吉利詞。新娘出閣祝曰:“鳳去龍來”、“天作之合”;結婚酒祝曰:“花好月圓”、“乾坤定喜”、“舉案齊眉”;三朝酒為:“長命富貴,易養成人”;喬遷曰:“萬載興隆”、“家發人興”;祝壽曰:“四季康泰”、“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葬禮則曰:“陰安陽樂”、“寅葬卯發”等等。
席上飲酒,猜拳也有拳令。首先要恭請在座的舅公、舅父或老人“開令”,然后才能喊拳出指。三朝酒來客以外婆、舅媽、姑婆、姑媽、姨媽、表姐妹為主,酒令為“湯餅之會”;好事酒來客較多,各色人等都有,大家有緣千里來相會,酒令為“雙逢喜”;生日酒酒令為“滿福祿壽”;吃年酒為“新年財”和“新年大發”。但是如果有老一輩在座則需在酒令之前套上“全福壽”等辭令向老人表示敬意。如果是平輩人,則雙方在喊酒令前先喊一句“兄弟好”,然后再喊酒令。雙方都出空拳喊“寶一對”,凡一至十的數字皆有名目,如一點狀元、“二度梅”(或哥倆好)、三星高照、四季發財、五經魁首、六六大順、七姊妹(七巧成圖)、八馬跑、九快發、十全十美。
侗家在酒宴場合非常講禮貌,開始舉杯要互相邀請,主人無論酒菜好歹,哪怕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往往得謙恭地說“對不起,太簡慢了。”客人則以“你家愛好”、“主東仁義”之語贊賞主人。飲酒之前,要倒少許酒祭天地,表示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和地脈龍神,然后右手沾抹前額,調適血脈體溫以免喝醉,保持頭腦清醒。
開始數杯,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有的是“頭杯不出門”,第一杯酒必須喝干,第二杯才允許找客人敬酒或交杯換盞;有的是“三杯不出門”或“三杯通大道”,就是說必須自飲三杯之后,才能找敬酒對象和勸酒對象。敬酒有敬單杯和敬雙杯,雙杯名曰“雙福雙壽”,在情理上表示更加尊重。敬酒的人除了要雙手端杯起立,請對方坐著領酒外,還不許接過對方的酒杯,待被敬的人喝了第一杯,接著又連續敬第二杯,中間不許間隔,也不能坐下,否則,視為重敬,犯“酒不重敬”之禮。酒量大者,請求其喝干,年老體弱且酒量小的,只要呷一點即可。喝了敬酒,要互相“扯”(交換)一杯酒,敬酒的晚輩要倒一點給老人的酒杯,叫“添福壽”,老人回倒一點,叫“添財喜”。在座的老人全部敬過之后,晚輩的才可和長輩或同輩“調酒”(交換酒杯喝酒)表達深情厚誼。對座位相隔較遠者,如隔桌或合桌喝酒,不能伸手交換酒杯,則“照杯”——將酒舉過頭頂向對方致意,其過程依然是年長或客人先飲。有時候下一輩給上一輩敬酒,而在座的還有更上一輩,這時被敬的人“領酒”前要先跟尊長者說“得罪長輩”之類的話才可領酒,否則視為無禮。
酒席結束前,要舉行“轉酒”(即喝團圓酒)儀式,一般轉兩杯,第一杯向右轉,叫“右發左順”,第二杯向左轉,叫“左發右順”。侗族酒禮規定,不能用喝過和喝剩的酒去敬人和勸人。猜拳行令,輸家喝酒,但是有兩種禁忌:一是禁出“錯指”,二是禁喊“錯令”。“錯指”的禁忌有四種:一是嚴禁食指和中指一起出,這種手勢是暗喻要摳對方的眼睛;嚴禁只出食指,此為數落對方過錯的手勢;三是禁出中指,喻用槍瞄準對方;四禁出小指,意為藐視對方。錯“令”是指不禮貌,不文明的語言,如下一輩與上一輩猜拳,雙方各出一指,其數是“二”,但是不能喊“弟兄好!”怎么喊呢?通常是喊:“二度梅”。又如結婚時出一個指,可以喊“一心敬”和“一點狀元”,而不能喊“獨一個”、“打單身”之類的酒令。
不遵守酒規,犯忌后,除了老實承認錯誤,向對方賠禮道歉外,同時還要接受“罰酒”。具體有以下幾種形式:對老人、長輩失敬者罰;無故退席避酒者罰;唱歌猜拳不文明禮貌者罰;不按時赴宴者罰。一般只罰一杯酒,只有不按時赴宴者罰三杯,所謂“后來三杯”。
侗族酒文化中有許多謙虛和忌諱的表達語言。為了勸客人盡興并多飲,主人往往要說些自謙的話,比如說自己是“舍命陪君子”、“這酒烤得長,味淡,耐煩慢慢喝”或說“借來的兵(酒)打不得仗”——意思是說酒不多,不會讓客人喝醉?腿藙t以“喝不干的洞庭湖”比喻主人豐衣足食、佳釀應有盡有;以“淡酒多杯也醉人”、“勸客飲酒,莫讓客醉”為由推脫自己不能再喝了;或以“借花獻佛”以主人的酒回敬主人。主人哪肯放過,于是又滔滔不絕地說出一連串的勸酒話:“一只腳不能走路,雙腳走路,雙手拿財才行”、“酒醉酒解”、“伸手容易縮手難”、“酒從寬處落”、“敬酒是情,領酒是意”,總之,要客人盡興地喝主人才高興。
酒中含有酒精成分,喝多了會醉人。民諺說:“酒在壇中人弄酒,酒在肚中酒弄人。”“男人醉酒打軛叉,女人醉酒爛冬瓜!备嬲]人們不要醉后失態、丟丑和酗酒鬧事。關于保持醉后頭腦清醒的問題,侗族民間有一句順口溜;“喝酒不醉有秘方,多吃菜來多喝湯。酒后一杯淡鹽水,延年益壽又健康。”勸人不要貪杯的俚語說:“中午喝酒不要醉,免得干活打瞌睡”、“晚上喝酒不要多,免得老婆講啰嗦”、“酒是人吃的,糟是豬吃的”。話雖如此,但是侗家對醉漢卻總是寬容的,很忌諱“酒鬼”、“酒癲子”之類的語言,見酒后臉紅者喟之為“火燒坡”,嘔酒則曰“卡得羊子了”。侗族就是這樣一個文明、寬容、禮貌而且頗具詼諧、幽默天賦的民族。
侗族的酒多是自制,酒性雖烈但最是健康天然,若有貴賓來家,主人要備攔路酒、進門酒、宴會酒、敬客酒、對歌酒、猜拳酒、送客酒和出門酒,禮節甚多,表達對客人充分的尊重。
上一篇: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酒文化
下一篇:酒文化:蒙古族奶酒歷史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