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我國國酒茅臺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古代流傳下來的曾經的“國酒”,如九醞春酒、鶴年貢酒、棗集美酒、酃酒等,如今或改頭換面,或已銷聲匿跡,或仍流香百世......
九醞春酒
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年),曹操將家鄉的"九醞春酒"(即古井貢酒)以及釀造方法獻給漢獻帝劉協,自此"九醞春酒"(古井貢酒)成為歷代貢品。
古井貢酒的商標注冊卻頗費周折:1960年2月26日,古井酒廠按級申請注冊古井牌古井貢酒商標時,3月18日,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局卻致函答復:古井酒廠申請注冊的古井牌商標可以使用,但"古井貢酒"最好改為"古井酒",也就是“貢”字不能用。后經據理力爭,后經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使用古井牌古井貢酒的注冊商標和產品簡介。古井貢酒1960年5月被評為安徽省名酒,1963年11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被評為中國八大名酒第二名。從此,古井貢酒進人中國名酒行列,名字也越叫越響。
十年浩劫期間,文化界及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最嚴重的摧殘。帶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最濃的"古井貢酒"也難逃劫難。1967年古井貢酒的"貢"字被戴上了"四舊"的帽子慘遭戰害,數十萬套"古井貢酒"商標被一舉焚之,簡易新商標"古井酒"以"革命"身份進人"革命者"手中。然而,文化的魁力是無法消退的。應消費者的強烈要求,古井酒廠1973年上報安徽省輕工業局請求恢復使用古井貢酒商標。1973年9月1日,安徽省革命委員會輕工業局下發文件,同意恢復古井貢酒名稱的批復。
從此,古井貢酒這個歷經政治、經濟、文化滄桑的品牌才被固定下來,并為人們所鐘愛。
鶴年貢酒
創立于明朝永樂三年的北京鶴年堂在明、清兩朝就專門為皇宮配制御用養生酒、養生茶等。鶴年堂用佛手、桂花、金橘、茵陳、玫瑰等配以多種中藥泡制成佳釀,具有解郁理氣、保膽利肝、補氣養血之功效。據說,嚴嵩曾到鶴年堂討教調養之方,鶴年堂幼主曹永利用結合祖先之法,以培植中氣、調節氣血運行的原理給他配制了“鶴年長生不老酒”,用了年余,竟然白發變黑,臉色紅潤。嚴嵩和他的家人始終都在使用鶴年堂配制的中草藥,“鶴年長生不老酒”更是每日必飲,身體慢慢調養的非常健康,嚴嵩一生在政治斗爭的旋渦中竟然活了89歲高齡。嚴嵩喝鶴年長生不老酒而神爽體健之事,后來傳到了嘉慶皇帝的耳朵里,他是又喜又怒,喜的是世上竟然有此等妙方,怒的是“嚴嵩有此秘方,未嘗呈錄,可見人心是難料啊!”于是傳旨命太醫院到鶴年堂照方配酒,交將此方改名為“鶴年壽酒”,列為宮廷秘方,嚴令不得外傳。此方也秘傳至今,2002年后,鶴年堂按照古方和工藝配制的福、祿、壽、禧系列貢酒,上市之后一直受到京城百姓的歡迎。
棗集美酒
棗集鎮是我國著名的傳統酒鄉,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其釀酒歷史久遠,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產出的酒被宋真宗趙恒欽定為“宮廷貢酒”,有“天賜名酒,地賜名泉”“棗集美酒,名不虛傳”之美句流傳。公元前518年,儒學祖師孔子問禮拜謁于道教祖師——老子,老子奉上棗集釀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飲后遂留下“惟酒無量不及亂”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趙恒于在中祥符七年來鹿邑 拜老子,夜宿老君臺前“明道宮”飲用棗集酒后才思大發,命筆寫下“先天太后贊碑”立于太清宮門前,并下詔地方每年進貢兩萬斤棗集酒作為宮廷之用。
酃酒
酃酒,即酃湖之酒,以其釀酒之水取自酃縣(衡陽在西漢至東晉時期稱酃縣)湘江東岸耒水西岸的酃湖而得名。在北魏時就成為宮廷的貢酒,而且還被歷代帝王祭祀祖先作為最佳的祭酒。中國古代十大貢酒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名酒,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后漢書》有記:“酃湖周回三里,取湖水為酒,酒極甘美”。
鴻茅酒
清乾隆四年,山西榆次縣王家堡馳名中醫王吉天行醫至鴻茅古鎮,見此等上乘好酒,便毅然收買了鴻茅基酒(當時叫鴻茅白酒或稱鴻茅酒)釀制缸坊,將自家歷代秘傳的中草藥秘方用該酒浸提,制成了功效卓著的鴻茅藥酒。自此,王吉天便停止了此酒的銷售,專用作鴻茅藥酒的基酒使用,故使得此酒更加神秘,外界很少見得到。后道光年間,與鴻茅藥酒一并被選為宮廷貢酒。抗戰期間,賀龍元帥在涼城工作期間,常飲用此酒,以御塞外嚴寒。
如今的鴻茅藥酒在經歷了上個世紀末的黯淡無光后,進行了企業重組。現在,鴻茅藥酒重新出現在了世人面前,鴻茅藥酒下定決心,繼續發揚中醫的傳統精神——治病救人、造福人民。現在的鴻茅人,以企業理念為中心,繼承和發揚鴻茅藥酒的百年歷史,努力把鴻茅藥酒做成一個百年品牌,民族品牌。
羊羔美酒
羊羔美酒是以精選北方特產黍米為原料,以陳小麥曲為發酵劑。以獨特而嚴格的制作工藝精心釀造而成。發酵全過程八個月之久,以春釀到初冬壓榨分離,歷經春、夏、秋、冬四季錘煉,分離壓榨后,原液酒陳貯3—10年方可飲用。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征戰中得羊羔酒之助,遂加封為“世裘御酒”,專供皇宮享用。《本草綱目》、《紅樓夢》等名著中都提到羊羔酒。近年,羊羔酒釀造工藝在失傳百年后,被當地專家重新發掘,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重回市場。
汾酒
據《北齊書》記載,杏花村汾酒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成為宮廷貢酒,以清澈干凈、清香純正、綿甜味長著稱于世。唐代大詩人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佳句,更使其天下聞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53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
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最早出自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五加皮“補中益氣,堅筋骨,強意志,久服輕身耐老”,民間更盛譽“寧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滿車”。據史料記載,歷史久遠,極富盛名。在我國,五加皮酒的產地有廣州、天津、浙江等,其中廣州產的五加皮酒最有名。1963年及1979年,廣州五加皮酒曾在全國名酒評選會第二屆(1963年)及第三屆(1979年)中榮獲全國優質酒稱號 ;1988年更獲得全國第一屆食品博覽會金牌獎,這是改制酒唯一的最高榮譽獎。
據傳,乾隆皇帝南巡時,隨行的黃太醫據《本草綱目》藥方重新精心調制五加皮酒治愈了皇子永琰(后登基為嘉慶帝)的風邪濕毒病癥,于是乾隆將五加皮酒封為宮廷御酒。后來黃太醫因厭倦宮廷斗爭,隱姓埋名來到廣州西關,于1795年間開設了藥鋪,將宮廷御用五加皮酒帶到尋常百姓家。
菊花酒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所記載,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重陽釀酒、賞酒這一習俗在民間持續傳承,山東滕縣、臨沂、日照等地,在近現代仍多于重陽造菊花酒。
同盛金燒酒
1996年6月9日,人們搬遷錦州凌川釀酒總廠的老廠時,偶然在地下發現了四個木制的酒海(古代酒的容器),酒海內竟然完好地保存著香氣宜人的白酒。據遼寧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國食品工藝協會白酒專業協會反復考證后認為:這批由同盛金酒坊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封存的清朝貢酒,是世界上穴藏時間最長的白酒。
這些曾經的宮廷酒的延續、發展都對中國酒文化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上一篇:帶你簡單了解中國白酒文化發展史
下一篇:盤點那些奇特的酒類包裝(圖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