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這個地域遼闊的大國,毫無疑問的低于之間的差異是巨大,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語言、生活習慣、風俗特征。思維方式,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原因,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以地域為界,展現出了豐富多彩差異和特點,以酒文化為例,南北差異明顯。
南方酒文化的多樣性遠較北方豐富,就像他們的語言一樣。即使相差百里,風格也全然不同。長沙,這個屬于南方卻偏向內陸的城市,不算富裕卻地杰人靈的城市,相比于東南沿海,少了幾分柔和,多了幾分慓悍。與長沙人飲酒,紅河已經不再是首選,他們喝白酒,但也不是像北方那樣一倒滿杯。他們似乎介于沿海與內陸、南方與中原、富裕與貧困中間,是一種過渡,有熱情但不過分,有酒量但不輕狂。席間會有爽朗的笑聲,讓客人感到親切,會有花絮,讓人快樂。他們也會像南北方一樣,挨個敬酒,但酒已經換成了白色。長沙人也會勸酒,但并不強求。我想,這是最好的酒風。而同是湖南,張家界人則粗獷豪放,他們的勸酒和喝酒的方式,已同北方人無異。
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深遠,習俗復雜。說白一點,講究非常多。他們的熱情既表現在他們周到的接待和熱情言語中,更表現在他們敬酒的方式上。每一個人,從最高領導到普通干事,端一個酒瓶和一個小酒杯,走到你面前,讓你連喝三杯,而他們自己卻一滴不沾。據他們稱,這是改良后的規矩,以前,他們是讓客人連喝七杯的。就是再有酒量的人也扛不住這樣的喝法。如果他們喝酒,也不是同等的,客人總是要比主人多喝好幾杯。
再就是北方的代表,東北,主人敬酒,必先自干,正所謂“先干為敬”。通常一句“我全干,你隨意”,舉起酒杯,像喝水一樣把一杯或半杯白酒一飲而盡。東北人用的杯子,是能裝二兩到三兩的杯子,小酒盅裝不下東北人的豪氣。
東北人喝酒的特點是熱情,大氣,善勸,總是能找到各種理由,讓桌上的人們互相都能冠冕堂皇地對喝一次。十幾個人的酒局,也會保證每兩個人,主要是陌生的不太熟悉的人都能互相敬一次,這樣一算,要喝的酒就十分可觀了。有些貪杯者,喝到興起,別人不敬也自己喝,讓人看了只有害怕的份兒。東北人能喝酒,愛喝酒,所以也喜歡創造喝酒的機會。人們打電話,常常嘴里便說:“哪天咱們幾個聚一下,”或是“哪天我請你吃飯。”可能有一些是客套話,但也有很多是真心話。常常有人喝酒到深夜,桌上擺滿酒瓶,煙霧繚繞,那陣勢是足以讓南方人驚訝。只要有兩個人以上,就能喝個昏天黑地。特別正式的場合,通常不會太過造次,五六個人,七八個人的哥們聚會,是最具殺傷力的。如果其中有兩個以上的高手,那很可能一喝不可收拾,先白后啤,或有的人一白到底,喝什么酒無所謂,關鍵是必須得喝。這時候,酒量淺者通常只能當觀眾,到后來也就只能回家陪老婆去了。而喝一個通宵者亦不少見。我有兩個同事,在加班之后,深夜到外面喝酒,喝著喝著,突然看到清潔工在掃馬路,大為困惑,想了半天之后才發現,原來天亮了。
東北人為酒賦予了特別的含義,從酒品可見人品,酒能喝多大,官就能當多大。這些話也許有一點夸張,但在東北,不能喝酒,是絕對吃不開的。在東北人看來,不喝酒等于看不起人,等于不可交,喝不到一塊,就處不到一塊。喝酒能喝出朋友滿天下,不喝酒就把自己扔到了孤家寡人的境地。如果身體沒有大的毛病,自己卻仍堅持沒酒不沾,那就別想交什么朋友,別想在社會上混了。大概東北的嚴寒太重,只有烈酒才能屈走寒冷,讓人心生溫暖之意。又因為一年之中忙碌的季節太短,大多數時候,比如漫長的冬天和盛夏時節,都無事可做,喝酒就成了解悶的好東西。這一點上,不得不承認,思想開放、忙于事業的南方人較少受到酒精的麻醉,也不愿在酒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南北方人對酒的態度的差異,體現了不同地域對生活內涵的不同解讀。而東北人太直接太可怕的喝酒方式,離開黑土地之后,就不太受到認可。比如在北京,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同坐一桌,肯定不會采取東北人的喝法,甚至,酒喝不喝還不一定。
切不要以為南方人在酒桌上的靦腆是因為他們不精于此道,他們不是不能喝酒,只是不想喝酒。不管是廣東人,還是湖南人,善飲者決不在少數。如果與南方人多接觸,會發現他們之中亦是暗藏高手。而東北人,只是表達的方式太直接,太霸道,從氣勢上壓倒對手,所以東北人贏在氣勢而非酒量。可以說,東北喜歡喝酒的人比南方多,但不意味著東北人個個能喝。就像說某一個地方美女多,意思是這個地方美女比其他地方多一些,并不意味著這個地方全是美女而其他地方一個也沒有。
無論是南方溫婉的還是北方豪邁的酒文化,正如文章開頭所言,正是因為這些差異,才更加展現出了酒文化的豐富多彩與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