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基制備一般在化驗室中進行,主要是對培養基和玻璃儀器進行滅菌,主要設備為高壓滅菌鍋及于熱滅菌箱,對無菌操作要求不高。
滅菌方法主要有干熱、濕熱滅菌等。
(1)干熱滅菌 直接利用火焰將微生物燒死(如燒接種環、載玻片和試管口等)。不能用火焰滅菌的物品則利用熱空氣滅菌,將物品放在烘箱中加熱。為了保證滅菌效果,一般規定:135~140℃滅菌3~5h; 160~170℃滅菌2~4h;180~200℃滅菌0.5~1h。此法適用于玻璃、金屬和木質的器皿。在滅菌過程中或滅菌后未降溫時,不宜打開箱門,否則紙與棉塞會燃燒,玻璃儀器也易破裂。
(2)濕熱滅菌 在各類濕熱滅菌法中,經高壓蒸汽滅菌效果最好,其蒸汽溫度可達121℃,能將耐熱的芽孢在30min內全部殺死。但對某些易破壞的物質,如某些糖或有機含氧化合物,宜在0.06MPa下(11O℃)滅菌15~30min。使用高壓滅菌鍋時,盡量將鍋內的冷空氣排盡,以免壓力表的指示壓力已到規定值而鍋內溫度達不到要求溫度。另外,滅菌結束后,要緩慢放汽,以免降壓太快使液體培養基噴染棉塞。
3.保溫室
恒溫箱的容量有限,因此利用大三角瓶及卡氏罐等容器培養微生物,應放在保溫室中進行。保溫室不宜過大,通常面積為2㎡,高2m左右。墻壁用保溫材料,室頂在適當位置設置換氣筒。室內使用暖氣或電熱器配合自動控溫調節設備進行控溫,應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