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方,江蘇海門縣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著名白酒專家。1933年2月出生,大學本科,1953年畢業于華東化工學院有機合成專業,服從國家分配到內蒙古輕工科學研究所工作。1981年調回江蘇。歷任內蒙輕工科學研究所、江蘇省食品發酵研究所室主任、江蘇省輕工食品工業公司總工程師。現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50至60年代,致力于內蒙白酒工業的技術改造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
70年代,他負責的“提高液體發酵白酒質量的研究”課題,獲得了國家獎。
80年代,研究國家名酒洋河大曲提高得率問題,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1990年,由他指導并組織江蘇省曲酒廠推廣應用酶法新工藝替代大曲酒生產工藝,全年節糧6070噸,增收 1000萬元。
1973~1979年,先后在內蒙呼和浩特市、包頭等地酒廠負責進行各種香型優質白酒的試制工作,從而結束了北部地區不生產優質白酒的歷史。在引進吸收國家名酒生產工藝的基礎上,創立了一些新工藝,對全國白酒工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1985年后,指導開發了四種優質白酒,這些產品先后都獲得了國家優質酒的稱號。
曾任江蘇省釀酒協會會長等職,曾受聘在復旦大學、無錫輕工業學院講授白酒釀造專業課。受聘為全國第3屆白酒國家評酒委員,并負責主持了第5屆全國白酒評酒專家組工作。他在總結、發掘、提高、創新我國優質白酒傳統生產工藝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著有“液體發酵法白酒的生產”、“低度白酒生產技術”、“白酒生產技術全書”;參與了“發酵工業詞典”、“中國酒經”、“中國釀酒科技發展史”的部分編寫工作。
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個人獎
1978-1988年期間先后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常州市、廣東省、湖北省科研成果獎
2004年獲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特殊貢獻獎
2008年獲振興蘇酒突出貢獻獎
① 必須十分重視細菌在釀酒中的重要作用;
②我國白酒區別于國外各種蒸餾酒的香氣成分特征及產生差異的原因;
③在白酒香味成分間的重要關系論文中,首先提出了細菌發酵在白酒釀造中的重大作用;
④濃香型白酒分為以四川及蘇、魯、豫、皖為代表的兩個流派,前者為濃郁型,后者為淡雅型;
⑤在現有十二香型白酒中主要是清香、濃香與醬香三大香型,其余的都屬于這三大香型派生出來的分支;
⑥白酒工業的產業結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是大、中、小型企業并存狀態;
⑦倡導要努力改變干杯法飲酒方式,積極倡導、創建、傳播酒文化的酒道館及科學飲酒,有利健康。
國家相關部門在80年代就提出了白酒從高度向低度轉變是未來發展趨勢。不僅適應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而且也利于與國際接軌。如今,白酒消費低度化,許多酒廠也相繼推出低度產品,但并不是每種酒都可以低度。[詳細]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