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于1月9日在北京舉行。座談會主題為“奮斗與輝煌”。會議發布了《中國白酒三十年發展報告》、《中國白酒標準三十年發展報告》、《中國白酒三十年地區發展報告》等研究成果,全面總結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成立30周年來全國及各地區白酒業界取得的成就。
至今走過30年歷程的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成立于1985年,為行業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對行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做了《中國白酒三十年發展報告》,對三十年來白酒行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詳細梳理。1949年,我國白酒產量為10.80萬噸,到1983年時達到290.17萬噸,在34年的時間里增長了26.9%,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白酒行業快速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就集中于改革開放以后的最近30年里,1985年至今的30年間,白酒行業總體呈現一張一弛的螺旋式發展特點,快速發展一個時期,隨即進入一個調整階段,通過徘徊和積蓄力量,再進入下一個快速發展期,表現出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節奏。1985年到1989年,是白酒骨干企業的快速發展期;1989到1992年,白酒行業初遇調整期;1992到1997年,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上升期,除了原有的名酒陣營外,豫酒、徽酒和魯酒板塊開始整體崛起,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地方優勢企業;1998到2003年,白酒行業再次遭遇困境;2003到2012年,堪稱中國白酒的“黃金十年”。
從2013年至今,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白酒行業30年來所經歷的6個發展階段,可以概括為三起又三落,根據社會、經濟等宏觀環境的變化,以螺旋軌跡向前發展。但無論處于上升階段還是低落階段,白酒行業始終保持著積極主動的發展理念,銳意創新,果斷行動,緊緊跟上了時代與市場的腳步,這也為中國白酒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0年來,白酒行業在改革開放中蓬勃發展,取得了8個主要方面的輝煌成就:一是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取得豐碩成果。二是科技專家和企業經營人才團隊建設成果顯著。三是發揮區域優勢,打造產業集群,增加白酒產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四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產品質量,創新風格特色。五是白酒品牌和企業無形資產培育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六是產業集中度和產品集中度顯著提高,企業組織結構和體制機制不斷改革優化。七是妥善應對和化解突發性危機事件,維護行業秩序、優化發展環境。八是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主要產酒大省四川省食品工業協會、山東省食品工業協會和貴州省食品工業協會分別對本省白酒業30年來的發展做了報告。五糧醇酒、習酒、國井牌酒、孔府家酒、石灣牌玉冰燒酒、道光廿五貢酒等30個產品被授予1985—2015中國白酒歷史標志性產品(區域性)榮譽稱號;季克良、沈怡方、唐橋、袁仁國、李秋喜、張良、張雨柏、梁金輝、楊永祥等48人被評為1985—2015中國白酒歷史杰出貢獻人物。五糧液、貴州茅臺酒、國窖1573酒、水井坊酒等25個白酒產品被授予1985—2015中國白酒歷史標志性產品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