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歷史記載:枸醬酒之始也。早在 2000 多年前,今茅臺鎮一帶盛產枸醬酒就受到了漢武帝“ 甘美之 ” 的贊譽,此后,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享盛名于世。茅臺酒歷史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后,將此酒帶回長安,受到漢武帝的稱贊,并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據清代《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1949年前,茅臺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恒興酒坊”,稱“賴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恒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并,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
1915年,茅臺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全球;先后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蟬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金獎,暢銷世界各地。從此貴州茅臺酒聞名中外,譽滿全球。在中國第一、二、三、四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家名酒,并榮獲金盾獎章。
1935年3月16日,紅軍攻占茅臺。為了保護遐邇聞名的茅臺酒生產作坊不受損失,軍委政治部分別在茅臺鎮上生產茅臺酒最多的成義、榮和、恒興三家酒坊門口貼上布告:“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于我軍保護范圍。私營企業釀制的茅臺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大賽金獎,為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壇、酒甑、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從這張通告中可以看出紅軍對民族工業、對知名產品的高度重視。
1949年的開國大典,周恩來確定茅臺酒為開國大典國宴用酒,從此每年國慶招待會,均指定用茅臺酒。在日內瓦和談、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歷史性事件中,茅臺酒都成為融化歷史堅冰的特殊媒介。黨和國家領導人無數次將茅臺酒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
1952年9月,中國有史以來的全國第一屆評酒會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不僅批準舉行評酒會,而且再三叮囑,要認真組織,嚴格把關,評出好酒。評酒會由中國專賣事業總公司主持,全國各地送來了上萬種參評樣酒,到評酒會正式開會前,已篩選出103種酒樣供評酒會品評。經過來自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及學者的認真評品,最終選出并命名了中國八大名酒,茅臺酒名列榜首,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的國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評選,既是歷史的認定,又是人民的認定,茅臺酒被評為國酒當之無愧!
199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50周年之際,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瓶50年的陳釀茅臺,并為茅臺酒廠頒發了收藏證書:“茲因茅臺酒與共和國的世紀情緣和卓越品質而尊為國酒,暨在共和國五十華誕中以窖藏五十年之‘開國第一酒’晉京獻禮而譽為歷史見證和文化象征。現我館接受貴州茅臺五十陳釀酒捐贈,并予永久收藏。”
以上的內容便簡單的概括的茅臺白酒的發展歷程,現在白酒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很多的品牌在不斷的出現。茅臺白酒依然屹立不倒。有歷史文化積淀的原因在,有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預祝茅臺白酒不斷創新發展,為大家釀造出更多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