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白酒遭遇行業整體萎靡,再加上互聯網的風生水起,于是創新成了一度最為熱門的話題,但對于中國白酒企業究竟如何創新呢?其中的奧妙與規律在哪里呢?
一、創新分為漸變式創新和顛覆式創新兩種。
1.所謂漸變式創新,就是對原有模式、產品進行改良的創新,這種創新是無法產生一個顛覆性的市場。漸變式創新一般都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大企業尚可能夠笑到最后,因為資源豐富、品牌能量巨大,任何一個模仿或跟隨者,無論付出多大成本或代價,都難以超越他們。如果小企業如此,一般更是難有作為,這就是為什么在白酒行業中,小企業總是說自己的產品包裝檔次、產品酒質、價格都比大企業有競爭力,但是就是沒有市場作為。
2.所謂顛覆式創新就是對主流市場、固有規律進行破壞的創新。顛覆式創新多來自非主流市場,在大企業、行業眼光之外,通過滿足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也通過不斷改進,最終形成一種顛覆式能力,甚至威脅到大企業的市場。顛覆者之所以能夠顛覆,不是因為他去搶占了大家尤其是大企業的主流市場,而是別人根本不在意或根本看不上的雞肋市場。但恰恰是這種在大企業認為難以獲利的市場,如果顛覆者能夠通過創新找到盈利的辦法,就找到了顛覆領先大企業的命門。
二、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快速成長,多源于這種顛覆式創新,采取不對稱競爭策略實現的。
其實,最有價值的競爭就是利用不對稱進行競爭,我們根本和你們不一樣,即創造新的生存空間或方式遠離直接競爭,這既是競爭的特性,也是顛覆式創新的美妙。如洋河在中國白酒界,一直被視為傳奇式的企業,它們的成功恰恰是通過顛覆式創新,實現由弱變強,進而變大,甚至威脅到行業老大、老二。洋河藍色經典在產品功能上創造新型工藝技術,創造出“綿柔型”口感;在產品設計上一改既有白酒行業流行的“紅黃金”流行色,開創藍色為主色調的先河;在消費者營銷上,一改白酒行業以渠道為主的終端盤中盤的競爭模式,采取以消費者公關體驗為主的“消費者盤中盤”模式。洋河的成功與快速發展引起行業的爭先模仿與復制,綿柔熱、藍色熱、公關熱等,無論行業專家無論怎樣宣傳“布道”,都難以創造第二個洋河出來,因為成功一定是顛覆出來的,不是復制出來的。
所以,無論你是名酒還是區域小品牌,不能形成自身企業獨有模式時,在行業處于增量競爭時代,可能活得比較滋潤,一旦行業變遷,便遭遇經營窘境。
但是,若想依靠復制創造成功,那是通過跨界復制,再根據自己行業的特性進行創新改良而創造成功的。如小糊涂仙,復制的是家電模式,一度也創造了糊涂傳奇。再如,白酒行業中的江小白,可以說借鑒了手機行業里的小米模式,進行改造改良創造出白酒界的江小白模式。三、顛覆式創新往往難以出現在大企業,多源于對固有系統的過分依賴,難以從既有模式、價值網中獨立出來。
成功企業往往容易對既有成功經驗或模式形成組織性的系統依賴,這種依賴導致大企業即便看到機會,也難以轉型。因為顛覆式創新多是從既有模式、價值網中獨立出來,重新塑造新的體系或價值網,是一種系統再造式創新。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增長絕對是被排在經營第一位置,規模增長、利潤增長、市值增長,三者取其一或全部。戰略不同,增長點取舍也不同。面對增長,企業高層或董事們多不愿意革自己的命,一改既有模式業務的美好前程,進而創新模式或價值網。導致企業多在既有系統下打補丁,是微創新,而非創造新系統。但對于大企業來說,顛覆式創新并非不是不可能。除非大企業也愿意在內部采取破壞性競爭,以產品為核心,以全新組織,用全新體系與邏輯打造全新的市場,進行試驗,一旦成功,再融合進原有的體系組織中。但是有多少企業愿意這么做呢?微信的成功是一個案例;惠普復印機轉型是一個案例;瀘州老窖的柒泉模式是一個案例。
這里補充一下,營銷界流傳的在既有系統或模式上的微創新或迭代,有一個前提條件,是在企業從低增長階段向高增長階段所需的創新。一旦增長遭遇瓶頸,微創新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嘗試創造新的系統與既有系統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