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而神秘的華夏文明,有著眾多關于“五”的概念與傳說。五糧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及白酒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者,在名稱里也“巧合”的含有了“五”這個神秘數字。并且五糧液曾打出“FiveisChina”(五即是中國)的品牌傳播口號,這也使得海外消費者對外五糧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古到今,人們都認為數字是構成美的基本元素。而數字五位于數的中間,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向來被看作是吉祥如意、和諧完美的象征,諸如五行、五福臨門、五方保護神、五湖四海等等。
四千多年前,帝禹時代文獻《五藏山經》,就把天下分為《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五大區域,中華民族的“中”、中國的“中”,中國人的“中央”觀念,都源自于這種方位觀念,蘊涵了中華民族胸襟寬闊,海納百川。
在象形文字中,五,最初是縱橫交錯之意。古代字典《說文・五部》中說:“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此處所言的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這世界是由這五種物質組成的,所以,后人喜歡用“五”來概括自然和社會現象,比如:
“五味”:甘,辛,酸,苦,咸;
“五谷”:黍、稷、菽、麥、稻;
“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孔子有言,塑造“五美”人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儒家把社會成員間的關系概括為“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道、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在民間,大家常常在各種圖畫上和很多古宅建筑的門框等地方看到,很多畫著或者雕刻著五只蝙蝠的畫面,這取的便是“五福臨門”之意,民間認為五福是指“福、祿、壽、喜、財”。
五糧液酒采用高粱、糯米、玉米、小麥、大米五糧為原料,實際上是傳統文化中泛稱糧食作物為五谷的直接反映,古人說“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谷昌。”“五谷熟而,木茂。”它顯示出中華文化對釀酒行業的浸淫和影響,也是五糧液傳承古今的內在精神。
五谷雜糧釀造的五糧液融合了不同原料所釀造的白酒的不同特點,避免了單種糧食和少數糧食釀造的口味單調。五糧液繼承傳統,優化配方,采用大米、玉米、糯米、高粱、小麥五種糧食之精華釀造而成。高粱產酒清香味正,糯米產酒純甜味濃,大米產酒醇和甘香,玉米產酒味含沖香,而小麥產酒則顯曲香。而五糧液明代老窖也非常神奇,可在發酵工藝中產生數百種香味物質。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糧液中的五,不但是五種糧食在發酵,還代表五糧液是集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而釀制成的瓊漿玉液。因此,在1963年的全國評酒會上,專家們評價五糧液“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