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料大麥制成麥芽,習慣上稱為制麥,它是啤酒生產的開始。
制麥的目的在于使大麥發芽,產生多種水解酶類,以便通過后續糖化,使大分子淀粉和蛋白質得以分解溶出。而綠麥芽經過烘干將產生必要的色、香和風味成分。
全制麥過程大體可分為原料清選分組、浸麥、發芽、干燥、除根等過程。
大麥預處理
1.粗選
以風力粗選機篩選。
2.精選
以精選機篩選。
3.分級
以大麥寬度為標準,分級篩選。一級大麥>2.5mm,二級2.2-2.5mm,三級<2.2mm。
大麥浸漬
大麥浸漬的目的主要包括:提高麥粒含水量至43%-48%,使胚乳充分溶解;大麥的洗滌、除塵、除菌;浸出谷皮中的有害成分等。
大麥發芽
1.發芽目的
使麥粒大量產生酶,分解麥粒成小分子物質,部分變成可溶物,以滿足糖化需要。
2.發芽現象
浸麥度30%時開始發芽。
3.麥芽中的主要酶類
從發芽開始,釋放多種赤霉酸(GA),并向糊粉層分泌,誘發水解酶形成,GA3是促進水解酶形成的主要因素。
4.發芽中各種物質的變化
(1)物理及表觀變化。浸麥后麥粒體積膨脹約1/4,麥粒由堅硬富于彈性變成松軟。
(2)淀粉變化。主要是淀粉的相對分子質量下降。短鏈,直鏈淀粉比例增加,與碘作用,藍色值上升。酶使淀粉不斷分解,同時發芽、生根會消耗部分淀粉,淀粉損失為干重的4%-8%。
(3)蛋白質變化。此是制麥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部分蛋白質分解為肽和氨基酸,約有
0.5%-0.8%的分解產物用于合成新的根芽和葉芽,其余未損失。
發芽過程中蛋白質分解是主要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在數量上明顯下降.其余基本不變。發芽過程中添加GA3可促進蛋白質分解,總氨基氮明顯提高。
(4)半纖維素和麥膠物質。發芽過程中,一方面不斷分解,一方面合成新的根和葉時構成細胞壁(少量),以分解為主。
(5)胚乳(麥芽)的溶解。
(6)酸度變化。發芽會引起酸度提高。
綠麥芽干燥
干燥目的是:使麥芽水分由44%降至2%-5%,終止麥芽生長和胚乳的溶解,除去生青味,使麥芽產生特有的香味,麥根也可被除去(不良苦味),干燥后還能長期貯存。
1.麥芽質量評定
采用世界公認EBC標準(歐洲啤酒協會標準)、ASBC標準(美國釀造化學家協會標準),或中國輕工行業推薦標準QB/T 1686-2008。
感官要求(色、香、味)
無霉雜味,麥芽香濃,牙咬發脆且松散(說明溶解良好),優質淺色麥芽具淡黃色而有光澤感;濃(著)色、黑包麥芽具麥芽香味和焦香味。
2.物理指標
做切斷試驗,玻璃質粒越少越好。
3.化學指標
包括含水量、無水浸出物、糖化時間、麥汁濾速和透明度、色度、細胞溶解度、蛋白溶解度、α-淀粉酶活力和糖化力等。
上一篇:啤酒的生產工藝-麥芽汁制備
下一篇:小曲白酒的釀造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