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白酒中小企業根據屬性與營收規模可以劃分為若干個類別,其一,以生產原酒為主的中小企業。這類企業主要集中在四川與貴州,盡管有些原酒企業產能與營收規模已經很大,特定背景下營收規模也能達到10億元,但是隨著全國各地白酒企業產能大躍進,這類原酒性企業實際生存狀況都非常艱難。其二,營收規模低于1億元的規模區域性企業,如山東市場出現的縣級億元或億元以下規模白酒企業,在本輪結構調整中遭遇巨大市場成長壓力;而在強勢品牌林立省份,如湖北、河北等區域性中小白酒企業,有些財務已經陷入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的地步。其三,營收規模在億元以上5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生存狀態尤為艱難。由于1億~5億元白酒中小企業大部分制定了比較激進的成長戰略規劃,突然遭遇這樣深層次的結構調整,其戰略節奏被完全打亂,也最容易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其四,營收規模在5億~10億元規模的中小企業出現業績分化與波動,結構比較高的這類白酒企業業績出現過山車,如貴州茅臺鎮某醬香型白酒企業2012年度營收規模達10億元,但是,隨著結構調整時代來臨,其業績迅速回歸到億元左右規模;結構比較低的這類白酒企業在本輪結構調整中獲得了成長機遇,營銷規模與市場版圖在逐步擴大,如山東花冠酒業,作為結構比較均衡的區域性白酒企業在本輪結構調整中獲得了成長機遇。中國白酒中小企業目前生存狀態基本上處于如下幾種情形——
第一種狀態,收縮與聚焦。在全國市場調研過程中發現,本輪結構調整根本性改變了中小企業對于行業未來發展的戰略預期,中小企業大部分選擇了戰略性大收縮。其一是市場收縮。中小企業市場大躍進風氣得到遏制,大部分中小企業逐步回歸到自己的基地市場,將做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市場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其二是人員收縮。中小企業人員收縮態勢十分明顯,相當部分企業逐步遏制人員擴編勢頭,將更多資源聚焦在渠道深耕與市場維護層面,偏擴張性人力資源進入到職業轉化通道。其三是財務收縮。中小企業財務上趨于保守,特別是市場運營費用上激進勢頭大幅度減弱,廣告費、咨詢費、招商費等大幅度壓縮,渠道建設費用大幅度增加。其四是產能收縮。隨著中國白酒產能的嚴重過剩,大規模擴張的中小白酒企業明顯減少,中小白酒企業在產能上大幅度收縮,甚至于出現像水井坊這樣的外資公司也取消了邛崍基地大規模的產能擴張布局,白酒行業寒意陣陣。
第二種狀態,歇業與關閉。我在貴州、四川調研過程中發現,白酒中小企業處于歇業狀態的比較多。如貴州仁懷中小白酒企業有將近55%處于歇業狀態,30%處于關閉邊緣,只有少數中小企業維持了點狀市場運營;同樣,瀘州市白酒中小企業處于生死邊緣,其中60%的中小企業處于歇業狀態,80%的原酒企業處于關閉邊緣;四川宜賓中小白酒企業處境艱難,包括某些巨無霸型原酒企業也陷入財務危機狀態;中小白酒企業處于歇業而不是倒閉狀態的最重要原因來自于政府層面的政策性支持。作為白酒重度產區,仁懷、瀘州、宜賓、邛崍等地考慮到自身產業布局,并不愿意輕易讓中小企業倒閉,導致一部分中小企業以歇業方式規避經營風險,靠政府減稅與財政支持維持企業生存下來。山東、河南等地一部分中小企業也出現了歇業與關閉現象,這些歇業與關閉的中小企業更具市場化意義,說明白酒中小企業真正進入淘汰賽階段。
第三種狀態,出售與出租。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地中小白酒企業出現出售風潮,特別是在山東市場上,不少中小企業從待價而沽的高價格時代逐步回歸到量人為出比較理性出售的價格時期,白酒生產許可證價格也從居高不下走向理性。不僅如此,白酒企業并購重組價格也出現比較大幅度的回歸,資本投資白酒市場更加理性。根據投資公司一份內部調研報告顯示,白酒企業出售價格相較于高峰期的2011年與2012年有將近30%~40%的價格回落,資本市場普遍判斷,2015年度將出現中小企業并購重組戰略窗口期。
第四種狀態,聯姻與聯營。目前來看,有一部分中小企業逐步與區域性大商進行聯姻聯營,通過更加緊密型的股權分置與市場合作,共同度過市場危險期。東北一部分中小白酒企業推出了大商持股計劃;河北中小企業則推出了聯營計劃,通過向經銷商釋放經營權化解市場風險;山東中小白酒企業推行
本輪結構調整根本性改變了中小企業對于行業未來發展的戰略預期,中小企業大部分選擇了戰略性大收縮。
托管制,通過市場托管增加市場營銷能力等。中小企業聯姻與聯營計劃對改善經營狀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很難遏制其下滑勢頭。
第五種狀態,迷茫與創新。最近兩年時間里,一部分中小企業在迷茫與困惑中度日如年,一部分中小企業則在創新與創意中逐步崛起。如華澤集團李渡酒業在產品、品牌與銷售模式創新上讓我們刮目相看;如廣東九江酒業在豉香型白酒推動與創新上獲得長足進步等。更多的中小企業在競爭紅海中沉浮與折騰,市場狀況日益惡化,營銷戰略日漸式微,中小企業走到了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
中國白酒中小企業出現困境與中小企業五大嚴重過剩高度相關,這些客觀現實對于未來中小白酒企業的戰略轉型具有重要的指標性意義,白酒中小企業一定要注重研究產業發生巨大變化。首先,產能嚴重過剩。從目前行業發展看,中國白酒產能規模遠遠超過了實際市場消費需求,白酒整體產能超過30%~40%規模,白酒產能嚴重過剩直接導致川黔原酒企業走向破產,川黔原酒企業必須進行戰略轉型,否則死路一條。其次,品牌嚴重過剩。中國白酒市場品牌嚴重過剩,不僅一線名酒企業擁有多達數十個品牌,即使是二線名酒企業也常常擁有多達5~10個核心戰略性品牌;區域性品牌單一企業品牌數量并不是太多,但是區域性白酒企業數量基數很大,必然導致絕對品牌數量仍然眾多,白酒品牌數量嚴重過剩導致價值觀嚴重重疊,影響了白酒市場發展。第三,企業數量嚴重過剩。經過30多年的市場化進程,白酒出現了一些規模過百億的核心企業,但是,白酒企業在數量上并未大幅度萎縮,在商業利益誘惑下,企業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爆發性增長,中國市場上絕對不需要如此多的白酒企業,白酒中小企業到了必須思考自身命運的時刻。第四,大香型白酒產品數量嚴重過剩。包括濃香、清香、醬香在內的大香型白酒產品數量嚴重過剩,特別是濃香型白酒產品數量更是多如牛毛,嚴重削弱了主流白酒企業對于產業集中的戰略部署。
第五,經銷商數量嚴重過剩。實際上,中國白酒市場也不需要如此多的白酒經銷商,白酒經銷商數量眾多與白酒上游企業數量眾多,白酒品牌、產品等數量眾多高度關聯,白酒經銷商在本輪結構調整中也將面臨嚴峻的結構性淘汰,未來白酒市場不需要機會性經銷商,擁有渠道、團隊與核心品牌代理權的經銷商將獲得成長機會,而缺乏創新能力的經銷商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