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許多名人都與葡萄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并且對葡萄酒他們都有不同的簡介和看法。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留下許多富有哲理的明言,你是否聽過這一句:“好的葡萄酒證明了上帝希望我們幸福!
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日本酒評家葉山考太郎的定義是:“幸福的家庭是回家等著溫暖的太太和冰涼的香檳,不幸的家庭是等著冷淡的太太和溫熱的香檳!
英國著名酒評家約翰•艾塞克為“英國葡萄酒指南獎章”獲得者安德魯•杰佛的《紅酒圣經》所做的序言指出:“如果你想要更具有藝術氣息、更健康、更有樂趣的人生,何妨花點時間來了解葡萄酒。你不一定要成為品酒家,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一些基本概念!
第22屆“法國(France)美食皇帝”桂冠得主勒克里翁酒店的酒窖總管大衛•比羅這樣論述餐館的葡萄酒服務對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性:“好酒留給他們的回憶會把他們帶回品酒的餐館!
對紅酒頻有研究的香港女作家張小嫻在《親密心事》中,這樣認識“杯酒人生”:“男人對舊情的記憶與紅酒類似,乃是以收成論。所謂收成,并不是他當時得到一個怎樣的女人,而是男人自己有什么收成,收成就是男人的機遇。女人對舊情的回憶也跟紅酒一樣,但不是以年份論,而是以品質論!
法國(France)女作家喬治•桑的故鄉位于盧瓦爾河谷的希農城堡(Chinon),這里以品麗珠紅葡萄酒而著稱。她在寫給鋼琴家肖邦的第13封情書中寫道:“我們彼此的心,紅得已越過希農的葡萄酒了!
美國(USA)《佳釀》雜志創辦人菲利浦•塞爾登認為:“在本質上,釀酒人好像就是在執導一部電影,他按個人的理解,塑造葡萄酒的酒體結構、滋味、神韻和特點,從而創作出酒文化的藝術佳作!
大名鼎鼎的拉圖酒莊(ChateauLatour)現任總裁費德列克•安杰樂先生告訴人們:“我們傾向于把我們的酒看作是來自土地給予人的禮物,而不是品牌!
著有《女人鑒賞葡萄酒指南:購買,搭配,享用》一書的美國(USA)葡萄酒作家萊斯蕾•薩波科調查發現:“女人通常并不太關心葡萄酒的評分,而是更多地關注它的味道和風格。”
“新馬克思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戴維•哈維認為,葡萄酒的鑒賞知識是一種“文化資本”。他在《地租的藝術:全球化、壟斷與文化的的商品化》指出:“酒搭配對了,可能有助于簽下好幾樁重大商業契約。你會信任一個不知道怎么挑酒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