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宿醉?
宿醉(hangover),是指因飲酒過量,隔夜休息后,體內的酒精即乙醇已經完全排凈,但仍有頭痛、眩暈、疲勞、惡心、胃部不適、困倦、發汗、過極度口渴和認知模糊等癥狀。
宿醉是如何發生的?
考慮到宿醉這種健康現象如此普遍,科學家竟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其原因,說起來或許有點不可思議。人們完全不知道為什么,當你體內的酒精已經完全排凈,測不出一絲痕跡時,你仍然能夠感受到一大堆可怕的癥狀,包括頭痛、眩暈、疲勞、惡心、胃部不適、困倦、發汗、過極度口渴和認知模糊。
最簡單也最常見的解釋是,攝入酒精能造成脫水,這既是因為酒精作為利尿劑會增加產尿量,還因為人們在痛飲好幾個小時的同時大概不會喝多少水。不過當一些研究驗證脫水與宿醉之間的關聯時,得出的數據卻有些出人意料。很有可能脫水造成了宿醉的部分癥狀(頭暈目眩、神志不清以及干渴),但是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在起作用。
對酒當歌,宿醉奈何?
大多數科學家相信,酒精以某種更加復雜的方式擾亂了身體的化學物質天然平衡,從而導致了宿醉。一個假說認為身體為了處理酒精,必須把一種叫做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輔酶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H)。一般認為當NADH積累過量而NAD+不足時,你的細胞就無法再有效地執行一系列代謝活動——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調節電解質水平,等等。然而這一假說也遭到了數據的打擊:在數項研究中,并未發現嚴重宿醉的人血液內電解質或者葡萄糖水平偏低。
目前最有潛力的理論是一種有毒化合物乙醛在體內的堆積造成了宿醉。身體處理酒精的過程中,乙醛是第一種副產品,而它的毒性據估計是酒精的10到30倍。在受控的研究中,人們發現它能夠引起諸如發汗、皮膚發紅、惡心及嘔吐等癥狀。
酒精擾亂你免疫系統的方式可能也促成了宿醉的發生。研究已經發現高水平的細胞因子——免疫系統用于傳遞信號的分子——與宿醉癥狀高度相關。通常情況下,身體可能會使用細胞因子觸發炎癥性發熱反應來對抗感染,但是似乎過量的酒精攝入也會激發細胞因子的釋放,造成諸如肌肉酸痛、疲勞、頭痛、惡心等癥狀,以及失憶或惱怒等認知效應。
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宿醉?
生活并非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有些人特別容易發生宿醉,另一些人則可以一通暢飲后安然無恙。
遺傳似乎是應當被怪罪的因素之一。有些人(東亞裔人群中比例猶高)擁有乙醇(即酒精)脫氫酶基因的一個變體,因而能夠更高效地將酒精轉化為有毒的乙醛。然而很不幸,這些人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體內,負責下一代謝步驟的酶對應的基因也發生了變異,使得從乙醛向乙酸的轉換速率慢了很多。結果是過量的乙醛會很快在體內堆積起來。這已經被確認是酒后即刻臉紅(英語口語中管這現象叫做“亞洲光暈”)的原因,但也可能與酒后第二天的宿醉有關。
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影響了誰最容易經歷宿醉。喝下等量的酒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宿醉,不過這僅僅是由于女性大多比男性體輕:如果你根據體重進行控制,比較血液酒精含量相同的男性和女性,他們宿醉的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如何防止宿醉?
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最明顯的:別喝酒。或者最起碼,別喝太多。
如果你實在免不了大喝一場,有幾種做法可以盡量減少宿醉對你造成的影響及其癥狀的嚴重程度,而且這些做法都很符合人們的直覺。別喝太快,別空腹喝。喝慢一點,要么吃飽了再喝要么邊吃邊喝。食物并不會吸收酒精,但是裝著食物的消化道會減緩你的身體吸收杯中之物的速率。另外,脫水盡管只是因素之一,但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喝酒時注意補充水分也會有好處。
如何快速緩解宿醉?
有沒有某種超級食物/飲料/儀式能夠奇跡般地去除一夜縱飲的后遺癥?這個嘛,根據不同地區的傳說,治愈宿醉的方法有食用蝦(墨西哥)、腌鯡魚(德國)、腌梅子(日本)或者飲用咖啡(美國)、濃綠茶(中國)或雜碎湯(羅馬尼亞)。很多流行食品和飲料——諸如血腥瑪麗、火腿蛋松餅,甚至可口可樂——都被杜撰出了“治愈”宿醉的功效。
不幸的是,沒有證據表明上述任何一種家常土方有助于緩解宿醉,也沒有證據表明所謂的“狗毛”技術(也就是第二天早晨接著喝)有任何功效。它或許會暫時麻醉你的感官,讓你感受不到宿醉的癥狀,但是它絲毫解決不了內在的生理問題——而且顯然還會帶來另一場宿醉。
其他一些飲君子信誓旦旦地說著一些貌似科學的良方——比如維生素B或者咖啡因——但是研究也沒有發現這些物質能夠讓你輕松一點。
那么你到底應該怎么做?一些廣為人知的非處方藥能夠緩解部分癥狀:非甾體抗炎藥,比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能夠治療頭痛和其他疼痛,同時你還可以服用緩解惡心癥狀的胃藥,如Tums抗胃酸鈣片或者Pepto-Bismol。
千萬不要服用撲熱息痛,因為肝臟在忙著處理酒精時,格外容易受到撲熱息痛的毒性影響。你可以吃點東西,喝點水,然后休息一下。聽來很沒勁,但是這樣的時刻,時間是唯一可靠的解酒藥。
上一篇:正確辨別勾兌酒和原漿酒
下一篇:酒精勾兌的白酒能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