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生的背景 四川省生產的某濃香型調酒液,有人稱其為“調酒母劑”或“調酒王”。它是1998年研制成功的,并不斷加以改進。其產生的背景是:20世紀90年代,新型白酒在全國范圍內蓬勃發展,各地酒廠從四川購進基酒后,再用食用酒精及香精調配成產品,這就是所謂的“全國基酒大流通”,僅四川的邛崍一市,生產基酒的白酒廠就有500家之多。但由于各廠的綜合素質各異,加之同行間的無序而激烈的競爭,競相壓價,致使出川的基酒生產方法花樣百出:有的采用全固態發酵、蒸餾法制作;有的則用食用香精串香后再添加調香酒、調味酒;也有以食用酒精串香后再添加香精、香料的。串香的具體方法也花樣百出。因此,食用酒精的質量、川酒的質量、調味酒乃至酒頭、酒尾的質量、香精和香料的質量,以及調配人員的綜合素質等諸多因素,均直接影響到新型白酒的質量,因為上述原輔料的質量難以保持相對的穩定。有的新型白酒生產者,由于某些原因,同時向數家川酒廠購買質量參差不齊的基酒,而經調配后的成品酒的質量指標卻是一定的,這就難住了調配人員,并使各批成品酒的質量相差很大。鑒于上述情況,有人主張并研制成質量穩定的“調酒液”,按不同的比例,直接加至優級食用酒精,即成為各個檔次的新型白酒。
(2)調酒液的特點
①型號:有70型、80型、90型、95型等多種。
②成分:例如濃香I類調酒液,其骨架組分有醇、醛、酸、酯等50多種成分,決定著成品酒的香型和風格;并有150多種復雜成分做最佳組合。其中戊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等酯類含量較高,由于它們香氣閾值較低,放香快而較強烈,故能明顯地突出窖香,對主體香的形成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并富含丙酸、異丁酸、異戊酸、戊酸、辛酸、壬酸、庚酸等有機酸,能與相應的酯類相互起烘托作用,賦予豐滿、柔和、諧調的味感;乙醛、乙縮醛的含量也較高,能起到酒體諧調和爽口及“噴香”的作用。還有一些未能定性、定量的成分,對形成新型白酒的自然感和基本風格起到微妙而重要的作用。
③優點及效果:能較大幅度地降低生產成本,使用時操作簡便。調配成的新型白酒風格接近于傳統白酒的中低檔產品水平,理化指標符合國家有關的標準,飲后不“上頭”,無明顯的香料及普通食用酒精氣味。
(3)制備方法 該調味液是綜合性的制劑。其制備的工藝路線大體有以下3條。
①先按瀘州特曲酒生產工藝,進行雙輪底發酵、蒸取酒液,再用調香酒、調味酒及酯化液予以強化即可。
②將物料按黃水35%、酒尾30%、生香大曲5%、窖泥2.5%、糟醅2.5%、水25%的比例混合均勻后,裝入酒缸內,并在物料上方留有一定空間。再將該酒缸封閉后,置于窖池中,在26~300C下發酵60d左右。然后將上述酯化液蒸取餾液,并調人多種調味酒。最后,經脫水濃縮即可。
③復雜成分由9種優質雙輪底調味酒、8種固定化生物發酵液,以及優質濃縮基酒、模擬窖池發酵制取的調味酒和酒頭、酒尾等構成。
(4)調酒液的使用 可利用不同型號的調酒液進行交叉微詞,以求產品香氣和口味的諧調性和多變性。例如使用濃香型一類調酒液調制的酒液,可用濃香型二類調酒液進行微調;使用濃香型二類調酒液調制的酒液,也可用濃香型一類調酒液進行微調,以利于微量成分互補,香味更趨自然、諧調。另外,還可根據市場需求狀況,除往優級食用酒精中調入上述調酒外,再加入少量當地原產的、具有不同色譜骨架成分的各種品種的傳統白酒,使產品更符合不同地區飲用者的需求。也可以市場為導向,適當改變諸如酯酸關系、醇酯關系等色譜骨架成分間的量比關系,進行精心調配,使利用調酒液調制而成的新型白酒更適合不同消費群體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