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前256~前195),漢朝開國皇帝。
草書大風歌
劉邦出生于沛縣豐邑中陽里,年少時的劉邦游手好閑,特別喜歡嗜酒,經常與樊噲、曹參等朋友每日飲酒作樂。酒肉成了劉邦聯結朋友,增進相互之間友誼的工具。喜歡飲酒也使劉邦養成了心胸開闊,不拘小節的性格。在他看到秦始皇出巡的時候,不由生發出“彼可以取而代之”的感嘆和企望。
后來劉邦在一次押解犯人的途中,“斬白蛇舉義”,反抗秦朝的暴政。劉邦雖然有識人的特殊能力,但卻有一個怪癖的性格,對于那些循規蹈矩的知識分子持有輕視的態度,所以曾有想投軍而求見他不得,最后只好自稱為“高陽酒徒”的佳話。好在這個“高陽酒徒”酈食其并不是浪得虛名,雖然嗜酒卻也滿腹韜略,他為劉邦出謀劃策攻打陳地,奠定爭奪天下的基業。
劉邦故里樂沛殿前的劉邦像
劉邦的性格中有酒徒的無賴,所以在滅掉秦朝之后與項羽爭奪天下,面對項羽在鴻門酒宴上的咄咄氣勢,巧妙周旋,最后借口醉酒逃席,開始了達五年之久的楚河漢界的生死之爭;在自己父親被項羽抓到要做肉醬之時,劉邦很親切地對項羽說,我們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做肉醬,不要忘記分給我一杯羹;在被項羽追殺逃亡的時候,兒女爬上他坐的車,劉邦害怕會因此影響車速,就把孩子推下車子;在戰爭失利后與項羽訂立合約,分兵兩路各守疆土互不侵犯,但是當項羽遵守諾言退兵,并放回曾被扣為人質的劉邦的父母妻子之后,劉邦卻借機背信偷襲;經歷無數次的生死廝殺,韓信布下埋伏將項羽打敗,最后被圍困在垓下,劉邦用四面楚歌之計瓦解了楚軍軍心,一夜之間楚軍士兵四散逃命,只留下八千子弟兵,使項羽演出了一場感天動地的“霸王別姬”。最后項羽走投無路,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只好自刎于烏江邊。
劉邦故里
劉邦統一了天下之后,在公元前202年稱帝,立呂雉為后,定都洛陽.定國號為漢,歷史上稱西漢。
劉邦即位后,采取了許多與民休息的重要措施,對安定社會,恢復經濟,減輕民眾負擔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一次與臣下評論自己為何能打敗項羽而奪得天下時,劉邦曾得意地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但是,在自己坐穩天下之后,也難免“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韓信、彭越等有功之臣被劉邦先后誅殺,蕭何等老臣也幾經坎坷方始避禍。
劉邦晚年返回故鄉沛縣,與父老子弟飲酒作樂,在席間作《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回就不再是無賴的酒徒了,而成了慷慨悲壯的詩酒英雄。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英布的叛亂時,為流矢所中,于四月駕崩于長樂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