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義燒房”的前身“成裕燒房”開設于同治六年(1867年),創始人是遵義人華聯輝。清咸同年間,黔中農民起義迭起,華聯輝于同治元年(1862年)舉家遷住省城貴陽,精心經營鹽業十余年,積聚了白銀數萬兩,經商致富之時,華聯輝還苦讀應試,光緒元年(1875年)中舉,光緒三年任四川鹽辦改革鹽務。
華聯輝控制了川鹽運銷,在茅臺、貴陽等地設有大鹽號。
華聯輝開設“成裕燒房”生產茅臺酒,據說是因為他祖母彭氏在一次閑談中提起年輕時路過茅臺曾喝過一種好酒,囑咐華聯輝到茅臺時捎帶一些回家。華聯輝到茅臺時,戰爭方過,茅臺到處殘垣斷壁,原先的燒房已夷為平地,燒坊主人不知下落。恰逢燒房土地被收為官產,官府正欲將其變賣。于是華聯輝買下了毀于兵亂的那些廢舊的燒房,重建“成裕”酒房,他找回當年的酒師,釀制“回沙茅酒”,所釀出的酒果然同祖母當年所飲的一樣。于是繼續釀造,但是只作為家庭飲用或饋贈親友,并不對外銷售。
因酒質優良,親友飲后交口稱贊,紛紛前來要酒。華聯輝便將作坊擴大,定名為“成裕燒房”首次使用“百年老窖”字樣。燒房年產茅臺酒約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臺酒”,產品由他在茅臺和貴陽的鹽號銷售,直至華聯輝的兒子華之鴻接手,華氏家族也只是把釀酒作為鹽運的附帶業務經營,并未十分重視。民國四年(1915年),“成義”燒房和“榮和”燒房送展的回沙茅酒,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后,才擴大生產規模,年產量接近l萬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相繼通車,為茅臺酒外銷創造了條件。華之鴻的兒子華問渠經營時,曾打算再次擴大生產規模,但因資金緊張未能如愿。1951年11月國家以l.3億元(舊幣,折合人民幣l.3萬元)購買了成義燒房,在成義燒房的基礎上成立了國營仁懷茅臺酒廠,成為茅臺酒前身之一。
聶衛平向季克良講述這瓶老華茅的來歷

聶衛平向季克良講述這瓶老華茅的來歷2001年,中國足球出線,聶衛平和季克良、年維泗、徐根寶、戚務生共飲自稱1000萬元也不賣的解放前回沙茅酒
上一篇:茅臺前身之一“恒興燒房”
下一篇:貴州茅臺酒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