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允之,明朝時期書法家。傳說他曾以酒藏身,以求逃脫政治旋渦。
王允之是大將軍王敦的堂房侄兒,為人聰明機警,王敦在王允之很小時就把他帶到身邊。王敦陰謀反叛要篡奪晉朝江山,經常與心腹錢鳳秘密策劃。一次夜飲,王允之知道他們定要密謀,就托醉先睡。王敦果然和錢鳳商量反叛的步驟,內容全被王允之聽見了。王允之一想不好,倘若被他們察覺了一定會害怕自己去告發,那就非被害不可,于是他在床上大吐,連衣服和臉上都吐得一塌糊涂。錢鳳走后,王敦果然想起剛才計議時王允之在隔壁,急忙秉燭去照視,只見他爛醉于地下,吐得不省人事,料想沒有問題,就不再疑心。正好王允之的父親王舒那時任廷尉,王允之請求拜會父親,王敦毫不介意地批準了,一見到父親王允之就把王敦、錢鳳的密謀告訴父親,王舒又告訴了宰相王導,一同肩奏皇帝,預做準備,使得王敦的計劃未能得逞。王允之倘不是急中生智就性命難保了。
王允之運用自己應變的智慧,借酒裝醉逃過了被王敦殺人滅口的災禍。
同樣類似的還有溫嶠借酒制服錢鳳的故事。溫嶠想拆散王敦和錢鳳,以削弱王敦的力量,便向王敦大力推薦錢鳳去出任丹陽尹。王敦雖已答應,但溫嶠還不放心,怕王敦會識破他獻計將錢鳳調開是有所圖謀的,于是在王敦給他餞行的宴會上,起身向座客敬酒,走到錢鳳面前干杯以后,錢鳳還來不及喝,溫嶠就偽裝酒醉大發脾氣,將笏(官員的手版)敲擊錢鳳的頭幘,怒喝道:“錢鳳什么東西,溫太真(溫嶠字太真)敬酒,竟敢不飲!”王敦真的以為溫嶠醉了,連忙勸阻雙方,令彼此和好。溫嶠走后,錢風果然疑心將他調任丹陽尹是別有用心的,于是對王敦說:“溫嶠這人和朝廷關系密切,此人不可信,去丹陽的事以暫緩為好。”王敦道:“你這人氣量未免太小,昨天溫太真喝醉了,稍對你說了幾句不客氣的話,你就記恨在心,馬上來說他的壞話。”因此王敦不信錢鳳的話,調走了錢鳳,這恰好中了溫嶠的計。
上一篇:“酒”字文化 有“酉”才有“酒”
下一篇:酒器文化 我國郵票上的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