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的造字,《說文》中曾說:“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從水、從酉,酉亦聲!薄坝吓c酒訓略同,本為一字”,說到中國“酒”字文化,“酉”字不得不提。
提起“酉”字,人們往往會想到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十二生肖的酉雞,十二時辰的酉時(每日的l7~19時)等。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酉”在上古時代實際上就是“酒”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酉都是象形字,它的寫法就像一個盛酒的壇子。后來有人借用“酉”字表示天干地支中的酉,于是就另外造了一個“酒”字來表示酒的意義,一直用到今天。這很符合古漢語“詞義學”中“高頻占簡”、“實詞虛化”的原則,如“其”字本義簸箕,后來加“竹”字頭造了一個“箕”字,“其”就變成虛詞了。現在,單從常用意義上已很難看出“酉”是酒的本字了。
因為酉的本來意義就是酒,所以一些偏旁帶酉的漢字,往往都與酒有一定的關系。試舉幾例:醞、釀都是造酒;酤:買酒或賣酒;酌:向人敬酒;酣:喝酒喝得正快樂;醉、醺、酩、酊都是喝醉了酒;醒的本意不是睡醒,而是指酒醉以后醒過來;配是指酒的顏色;酷指酒的味道很濃厚;醇是不摻水的酒;樽為酒器,相當于今天意義上的酒杯,實為古代盛酒器,也作溫酒器;酋指陳年佳釀,酒熟曰酋;醬從酉是因為古代做醬要放酒;醋:本義指客人向主人回敬酒,今天意義上的醋,古時寫作酢;酢所以從酉,是因為它同酒一樣有一個釀制過程。
東漢時代,據不完全統計,偏旁是酉的漢字已將近70個,絕大多數與酒有關系。我們知道,文字的數量是和社會的發展成正比的。為某種事物造的字越多,越說明某事物在歷史上越發達。因此,從文字上我們就能看出,飲酒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成為家庭生活、社會應酬、外交往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背景下,古代的釀酒業必然也非常發達。酒文化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
雖然古人為酒及其相關事物造了許多漢字,古代的詩人為酒寫下了許多贊美之詞,但是他們也看到了酒的另一個方面。在中國的第一部字典--漢代的《說文解字》里有這樣的記載:“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意思是酒有兩面性,能使人善惡呈形。儀狄釀制了美酒,大禹品嘗以后,認為味道很美,擔心沉溺于美酒中耽誤了國家大事,于是就疏遠了善釀好酒的儀狄。古人善飲酒(以酉為偏旁的字特別多即可證明這一點),但又不愿因酒影響正事,這種想法倒是值得今人仿效。
中國酒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早已滲透到中國的漢字符號中,通過對“酒”字的研究,也能探究出人類生活與酒的關系。
上一篇:中國成語與酒文化
下一篇:酒文化典故 王允之借酒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