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釀酒業是江津最古老的食品加工業,釀酒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時期。經過宋、元的發展,明朝嘉靖年間,江津就繳納土貢“酒稅鈔八十五貫八百元”。至清末,江津已是四川省著名產酒縣。《蜀海縱談》記載:“全省酒稅收入,以江津、瀘州、什邡、綿竹等地產酒之區,收數為最。”江津連交個酒稅都名列榜首,可見釀酒業之興盛。
江津素以白酒聞名,有酒鄉之稱,同時又是四川的頭等大縣,不僅城市酒館,各鄉鎮也不少。就記憶所及,當年的所謂酒館,都是些冷酒館,店里供應的全是燒酒、干酒(高梁酒)。比較像樣的大型酒館,有大曲酒、佛手酒、橘精酒、外加燒臘、鹵豆干、五香花生之類。一般的冷酒館,顧客上門,都是一碗一碗的喝,叫冷單碗,酒客有猜拳的,有一面喝一面拉開嗓門喧嘩的,有獨個兒喝悶酒的,其中喝酒談生意的居多。次是交際應酬,或三五好友相聚,飲酒作樂一番。最要不得的,是那些無“酒德”“酒品”的人,灌上幾口黃湯,就亂沖殼子,扯把子,吊兒郎當笑罵一通.最后少不了叫來堂倌幺師算帳,按照酒碗的數量多少付錢。
一般來講,上冷酒館的顧客,不如坐茶館的復雜,龍蛇雜處,有濃厚的江湖味,但販夫走卒,工商人物,草莽英雄,文人雅士,他們都是來來往往的客人。也可以說,我國酒館之多,飲酒風氣之盛,少不了和這些文人雅士有關,間接直接受到他們薰陶和影響。
抗戰時期,江津為四川四大文化區之一,文風尤其鼎盛。又因抗戰時期,境內擁有大專院校含中學47所,陳獨秀、歐陽竟無、胡小石、魏建功等學者薈萃,詩文唱和,胡小石作有律詩《紅茅燒》。陳獨秀聽說魏建功、臺靜農等于屈原祭日痛飲大醉,寫了詩贈魏:“除卻文章無嗜好,世無朋友更凄涼。詩人枉向汩羅去,不及劉伶老醉鄉。
時至今日,時代蛻變,不僅酒館變樣,酒的種類品牌也多得驚人。童年時代看到的那些酒痁,早已過時啦,由于人們生活程度的提高,酒館也隨這晉級升格,不叫酒館而叫酒家、酒吧、酒店,只是冷酒館變成了熱酒家,里面有炒菜供應,可以進去小酌,大一點的酒家佳肴美酒齊全,還包筵席和外燴咧!
粗淺印象中,江津酒店起碼有五六十戶,招牌也很動人,有天外天酒家、現北酒家、逢菜酒家、銀座酒吧、地下宮酒吧、星河酒廊、杏花村酒廊、太白樓酒家、天龍酒家、南天門酒家、蓮花石大酒店、地球村大酒店等。這還不算,另有許多沒有酒家招牌的飲酒場合,像飯店、餐廳、食堂大小鍋店、新近開張的大飯店之類。回憶小時候聽川劇唱詞“太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如果李白生在今天這種社會,他就不必上酒家去喝酒,一出門到處都是飲酒場合。
今天酒的種類也日新月異,琳瑯滿目的各種酒瓶與精美包裝,直瞧得人眼花繚亂,江津盛產白酒、柑桔酒、幾江牌、驢溪牌、峽溪牌等品種暢銷各大城市。
不管如何,江津一直與水結緣,好山好水不僅養育了這里秀靈的人們,也使這里成為“在地球同緯度帶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酒的生態區”。
上一篇:酒器文化 特殊的錫制酒具
下一篇:宋朝酒文化 宋朝時期的酒政及釀酒業